《论语·宪问》10

作者: 小鑫芝士 | 来源:发表于2019-07-19 05:43 被阅读20次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白话诠释:孔子说,“不在这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这个位置上的政事。”曾子说,“君子思考的范围不要超出他所在的位置。”

孔子说,“君子以自己的言论超过自己的行为为耻辱。”

孔子说,“君子把三点作为正道,而我却没有能够达到,(这三点分别是,)有仁德的人不忧虑,有智慧的人不困惑,有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孔子自己的优点啊。”

切己体察:第1句和《论语·泰伯》06重复。这里孔子和曾子说的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如果我们的思考超过了自己的权限范围,那又会怎么样呢?我们会变成一个评论员。我们通常看到很多公司的基层员工抱怨公司这个政策不好,那个政策不行,本质上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因为我们的视野不够大,所以我们不能够理解政策并影响政策的改变,于是就只能对这个政策评头论足。这恰恰违背了《高效能的人士7个习惯》一书中告诉我们的第1条原则,那就是积极主动。积极主动要求我们要做影响圈的事,而不要做关注圈的事。

第2句是孔子谈言与行。这对概念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涉及,在这里不做赘述,回头在论语整个回顾当中会详细介绍。

第3句中孔子谈什么是君子,指出了君子的三个特点,仁德、智慧和勇猛。这三个特点也多次在文中强调,回头会在论语回顾中做总结。这里孔子是谦虚自己没有达到,而事实上孔子已经离它很近了。很多情况下我们追求的境界应该是不停趋近,而不是一定要达到的。事实上很多的品质是难以企及的,但是我们要有追求她的那颗心也就是要不断的趋近它。

文言拾遗:无。

相关文章

  • 《论语·宪问》10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

  • 《论语·宪问第十四》01:嫁个什么样的郎君

    《论语·宪问第十四》01:嫁个什么样的郎君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宪问”中的“宪”是...

  • 论语•宪问

    《论语•宪问》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子贡评论别人的短处。孔子说:“...

  • 《论语》宪问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孔子说:“爱他,能不使他勤劳么?忠于他,能不去规劝他么?” 子曰:“其...

  • 论语·宪问

    14.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

  • 331、有欲(《论语》宪问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宪问第10节。非常简洁易懂,却有非常精彩的一节。 我们先回顾一下宪问第...

  • 论语学习6/20

    6/20 《论语·宪问》 14.1: 【原文】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

  • 读书金句【02】

    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 ——《论语 宪问》

  • 《论语》共修(一八八)克伐怨欲不行焉:做人不用那么“使劲”

    《论语·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做人不用那么“使劲” 14.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

  • 《论语·宪问第十四》10:不得罪人者获罪于天

    《论语·宪问第十四》10:不得罪人者获罪于天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宪问》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si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