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字数:2713字,阅读完大约需要9分钟)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大家好,我是王同学。
在上篇文章我们说到,周期的产生是由于信贷的运作方式和人的天性,而不是法律。
01 | 对上篇的补充
所以,如果没有信贷的话,我们想要增加自己的收入,就只有增加自己的工作量,或者是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原先每天工作8小时,现在工作12小时,或者依然工作8个小时,但是效率变成原来的1.5倍。这样,我们一个月的收入差不多就可以增长到原来的1.5倍。收入增长了,就可以支出更多,而我们的支出是下一个人的收入,如此循环,经济也可以增长,只不过这种增长是依赖于真实的生产力的提高。
那么请问如何提高生产力呢?答案只有一个——增加知识。知识的增加,要么通过学习别人已有的知识,要么自己进行创新。所以知识的增进是缓慢而平稳的,不会剧烈上下波动,所以,由生产力推动的经济不可能出现大幅波动,经济的起伏不看生产力,主要看信贷的增加和减少。
上篇文章写的比较匆忙,以上部分就是5-8年的短期债务周期和无信贷的经济,本篇我们继续探讨75-100年的长期债务周期。[1]
02 | 长债务周期
短期债务周期是由央行控制的,信贷容易获得,经济就会扩张,信贷不容易获得,经济就会衰退。但是在每一个短周期的低谷,也就是信贷最少的那个点,总比上一个周期的低谷要高。即,每一个短周期积累的债务都比上一个短周期积累的债务更多。这是由人喜欢借钱消费,不喜欢还款的天性导致的。长期下去,就形成了长期债务周期。
周期开始的时候,人们的债务虽然会逐渐增加,但是贷款的条件会越来越宽松。所以,真正的情况是,人们的收入增加,支出增加,经济增长,股票和不动产等资产价格上涨,这个时候,借钱消费和投资是正确的,没有什么人可以抵御这种诱惑,人们的收入增长了,持有的资产也在增长,过度的自信和良好的预期很容易让正常借债变成过渡借债,从而导致债务负担[2]过重。
转折点发生偿还债务成本增速超过收入增速的那个点。过了这个点,人们不得不削减支出,导致收入下降,之后是信用降低,再之后可以借贷的金额减少,从而导致债务负担更重,恶性循环开始,长期债务周期到顶。
这个周期是非常长的,一个人一生很难见到两次,比如1929年的美国,1989年的日本,2008年的美国。

如果是短期债务周期到顶,下降周期引发了衰退或更严重的经济事件,央行会降低利率,刺激经济。但是长期债务如果到顶的话,由于多轮短期债务的叠加,央行这个时候往往已经将利率降到了降无可降的地步,接近于零,同时,借款人的债务负担过于重,所以这一招不好使了。
这时贷款人意识到借款人的债务过重,根本无法足额偿还,于是开始减少信贷的发放,整个经济系统当中,信贷的获得变得越来越难。
从长期债务周期到顶到整个经济恢复正常,这个过程叫做去杠杆化[3],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能够使用继续降利率的手段,那么就需要用到别的手段,一般情况下有四种--削减支出,减少债务,财富再分配和发行货币。
削减支出这一点非常好理解,欠的债太多,当然要减少支出去偿还债务。个人,企业,政府都要一起削减。但是我们上面说过,削减支出会导致下一个人的收入减少,其实这种方法反而导致整个经济体里边的债务负担变得更重,企业倒闭,失业率暴涨,可能还会引起通缩。

减少债务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债务违约,另一方面是债务重组。债务违约,就是说欠的钱根本还不上了,人们会发现自己原先头脑中的财富根本就不属于自己,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收缩和萧条。债务重组就是把债务延长,部分减少或者降低利率,反正就是不可能按照约定的如数还上债务。总之,减少债务这条路,债务虽然减少了,但是收入和资产减少的更快,债务负担变重了,依然会通缩,和减少支出是同样的结果。
财富再分配,就是把财富从富人向穷人转移一些,手段是政府向富人加税。一般在去杠杆过程当中,贫富差距都比较大,如果萧条一直持续的话,富人和穷人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债权国和债务国之间也可能会。所以这个时候,政府会加税或者是举债来增加政府的支出,购买一些劳动或者是产品,比如说把某条马路挖掉,再填上,再挖掉,再填上,然后就可以给工人发工资,让他们去消费。
最后一招就只剩印钱了,但是这一点不一定会引发通货膨胀。我们知道社会上流通的钱大部分是信贷,而信贷消失导致钱不够花,所以现在印钱出来不一定导致通胀。计算通胀的依据是M2和商品数量的比值,M2是包括了现金和信贷的。

于是央行印出钱购买金融资产,提升人们的信用,从而让拥有资产的人可以再借贷,同时央行也会购买政府的债券,政府有了钱就会去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发放失业金,让没有资产的人获得收入,提升信用。
以上的四种方法,前三种可能导致通缩,第四种可能导致通胀,所以要平衡地使用这四种方法进行去杠杆,这个过程中要让债务与收入的比例不断下降,同时让经济缓慢正增长,最后达到让收入上涨速度超过债务利息增长速度的目的[4]。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完美的去杠杆化。
去杠杆之后,人们的收入上升了,于是自己的信用增加了,银行又敢于向这些人进行贷款了。债务负担有变得更低了,人们增加了消费,另一个人的收入有增长了,于是进入了下一轮的通胀周期。
要实现让债务负担下降,并让经济活动恢复,大概需要十年的时间,因此被称为失去的十年。去杠杆化如果操作不当,造成的结果是非常可怕的。
03 | 从资产负债表角度看
在通货膨胀的年代,一些人总认为负债越多,赚地越多,但是凡事总有边界,这个边界就是别让债务增长的速度大于我们收入增长的速度。道理有点类似于我们进行赛车比赛,速度要尽可能快,但是不要快到超出车手的控制。
从资产负债表角度看,经济周期的波动往往体现为经济内杠杆率调整的过程,一旦私人部门债务到达高点,发生衰退,那么公共部门就要通过赤字,债务拉高经济。反之,当私人部门完成去杠杆化,现金流增加,经济回暖,这个时候公共部门的负债到达了高点,会开始长期地去杠杆化。
以上就是王同学对于信贷和债务的一些学习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希望有深入的了解,可以参看备注[1]的参考文献。
祝勇猛精进,心想事成。
王同学
2022.7.21
[1]文章主要参考文献为《经济是怎样运行的》,《债务危机》,作者均为Ray Dalio,非常感谢Dalio的分享。
[2]债务负担=债务/收入。
[3]杠杆指的就是负债经营,杠杆率就是负债率。所以去杠杆化指的就是避免负债经营或者是降低负债率。
[4]举个例子,比如说某人现在的年收入是100万元,同时有100万元的债务,债务利息是年化5%,所以债务利息每年是5万元。为了完成去杠杆,每年的收入上涨速度一定要超过5万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