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就踏入了2018年的十二月。想起这辈子都没好好总结一下经验教训,趁着又一年将尽,好好总结一下这几年的一些事情、想法,所以是带引号的年终,而且还系列。)
近几年的职场经历(之二)
刚刚离职的这家公司
我是2018年12月9日正式离职的,在这家公司工作的时间就刚好是两年七个月,九百四十多个日日夜夜。说短吧?比起我在来这家公司之前的三个公司(除开刚毕业就加入的那家企业)工作时间之和还要长,我在那三家公司呆的时间,总计不超过两年。你要说长吧?但如果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的整体跨度来考量,就不算长了。一般人从毕业到退休,大概也就三十多年四十年不到,就按四十年算,这两年半多些的时间,其实占了十分之一都不到。
两年多前刚刚入职时,对公司的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
办公地点适中、环境优美、装修豪华、人员鼎盛(当时在总部,有四五十号人一起办公)、制度完善(KPI、九块画布等等先进管理手段应有尽有)。
但就是留不住人……随着我在这家企业的年限增长,一些在我之前就到这里来的人纷纷离开(当然,也会有新的血液输注进来,但总感觉出去的比进来的多),包括一些中层管理人员也开始出现流失现象(这一层次往往代表了企业的骨干力量)。和其他还在公司工作的人聊天还发现,还有很多人正打算离开,也许是过完年,得到年终奖之后就走。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其实大部分离职的人,究其深层原因不外乎三点:企业前景、工资收入、上升空间。
我在这里不想对老东家做太多的评论和批评,只把我自己的一些粗陋的想法,以及如何从自身出发,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大家分享一下。
身在职场,应该如何做出不悔的选择?
我在之前的几家公司的工作经历,其实都不尽如人意。这也造成了在这些企业里,呆的时间都不长,给个人、企业的时间、资源都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在这些“惨痛”经历中,不是企业觉得我(雇员)不称职,无法达到预期的期望值,就是我(雇员)感觉企业对自己不够重视,事业前景不明朗,缺乏上升空间,收入与付出无法成正比(此点也适用于上一情况)。
那么,如何从一开始就避开这种“选择错误”造成的雷区,让企业、个人通过选择获得“双赢”,各得其所呢?我从自身的经历出发,总结出一下三问。
只要我们在做就职选择时,问清楚、想明白这三个问题,然后再做出选择,就能大概率的避免日后后悔不迭的情况发生。
这三问其实也很简单、直接,就是:
- 跟谁干?
- 干什么?
- 所做是否自己的优势所在?
这里,就以我自己为何离开上家公司而选择新东家,把这三问逐一说明一下。
跟谁干?
我即将离开的这个企业和老板,我不想做过多的评价了。而我准备加入的那个公司的老板,我们之前是认识了十几年了。性格比较外向、开朗,做事果断,有手段,有“狠”劲,甚至可以说有点“匪气”。感觉我这种性格比较绵柔,内向的人挺适合跟这样的领导做事的。
干什么?
我所从事的行业,近两年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主要是施工资质的改革),项目来源变少了。也可以说行业的红利期已过。而旧公司的项目也没什么“一手”来源了,更多的项目是来自“专业分包”(二手,甚至三手)。竞争惨烈不说,还利润大幅缩水。老板不是没有想到要“变”,而是总找不准方向,这让我感到有些“耗不起”。
而新公司业务主要面向“市政类”,政府基础建设投资类项目,受冲击不是很大。
所做是否自己的优势所在?
新公司的老板要求我过来之后,主要负责推进公司之前一些项目的资料、结算工作,这是我之前的工作的主要内容,并且新公司的主营业务,和我之前的职业生涯所从事的业务又非常的接近。
并且新公司架构还比较简单,没那么多条条框框、错综复杂的关系在里面,比较容易适应和融入团体。同时,由于制度、流程等各种管理手段的缺失,其实也是对于我的一种机会和挑战:何不趁此帮助老板将团队、公司做个完善和提升?
所以,在解决了上面三个问题后,我还是做出了离职加盟新公司的决定。虽然,新公司开出的报酬与旧公司比较,其实提高没有多少。
面对重大选择时,理清思绪,深度探索,其实答案就在你的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