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我们学习的课程,都需要父母没有评判,指教,特别接纳。如果父母在家特别开明,特别接纳,特别民主。但外面的世界不可能像家里一样,依然存在很多评判和不绊脚石,孩子长大后,依然会面对俱多的情况。那么,孩子在外面会不会禁不起打击和挫败,会不会更脆弱?”
J答:“不会,这种接纳是爱,是平等引导,不是溺爱。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内在很丰盛,没有伤痕,别人根本伤不到她。她有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不会被外在的诱惑左右。”
“同时,她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也会把别人的责任还给别人。外面是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她也必须面对外面的很多不同。但所有的不同,她会自己去判断,理解,不会因为别人的评判说法而影响,去自伤或不自信。”
2.
问:“妈妈对孩子行为到底如何把握,什么时候接纳?什么时候引导?”
“妈妈对孩子行为的判断底限,看孩子的行为有没有违背以下三点:有没有伤害自己,有没有伤害别人,有没有伤害环境。”
3.
问:“当孩子有情绪时,该如何应对?我妈妈发脾气又觉得不对,能不能道歉?”
“道歉有很多方向,倒不是涉及序位问题。看是为事件本身道歉,还是为自己的呈现态度道歉。”“你可以为自己的情绪和态度向女儿道歉,但事情本身没有错。”
“当孩子有情绪时,应该表示:我接纳你的情绪,你可以说,可以哭,但事情不会变。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情绪不会伤人,她会对事情负责。”
4.
问:“老婆错了,为什么要我道歉?”
“那看你想要什么,想要嬴就不道歉,两个人怼到底,然后,鳮犬不宁。如果不想要鸡飞狗跳,就道歉,然后她情绪平另后崽解决问题。”“老婆是心情,心情好了一切都好。”
5.
问:“为什么我来学习,就得先知道自己有错?明明她错得更多!”
答:“谁先学习,谁先成长。谁先成长谁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
言米(Yanmi08)201812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