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一本堂”的各位老师和家人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三月。这两天翻到一本书,名字是《小学问》,里面有一个小章节,里面的内容是讲《为什么你不敢做个优秀的人》,我觉得非常的有意义,所以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我们经常说,对于自律而言,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但是自己为什么会跟自己作对呢?你真的要了解其中的心理机制吗?孔子曾经对自己的学生子路说: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家能力不足的事到了半路才停下来,而你现在却是自己划定了框框,不想前进,这就是所谓的“自我设限”或者“自我妨碍”。
事实上,阻止我们的往往并不是目标本身的难度,而是我们因为害怕这个难度去预先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到此为止的界碑。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面临考验的时候,为了避免失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会故意的给自己制造障碍,为自己以后表现不佳去制造借口。我觉得好像不仅仅是我自己,很多人都会存在这样的一种心理机制。
关于这一点呢,有一个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很有趣的实验,就是他把参加测试的大学生随机的分为两组,那其中一组的答题的难度呢,是会根据这些大学生的回答的情况做调整的,就是比较简单,让这一组的学生都能够答对大多数的问题。
那另外一组呢,是难度特别高的问题,就是参加测试的这些学生其实是很难回答上来。那随后呢,这两组大学生都被告知说,他们得到了“到目前为止最高的分数”。
这个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第一组,就是他们是一个真实成功的一个组,他们的成功看起来是由自身努力所决定的;而第二组,也可以把他们称为偶然成功组,他们的这个成功呢,看起来是完全是靠蒙,也就是靠运气所造成的。
那接下来,研究人员就告诉这两组测试者,他们将会接受第二次的测验,而且这次的计分会更严格。他们甚至给出了这样的心理暗示,就是说你们很难再凭运气去取得高分!但是在测试之前呢,这两组学生都可以从两种药物中选择一种去服用,这两种药物中其中一种是可以提高智力测验的表现,那另一种呢是会降低智力的。
那么按照常理来说,为了拿到更好的测试成绩,应该所有的人都会选择提高智力的药丸,对吧?可是结果呢,却出人意料,那些第一次偶然成功的那个小组成员,实际上更倾向于去选择降低智力表现的药物。那么换句话来说,就是他们内心会认为,他们是靠运气去成功的,那么在接下来的测试中很有可能遭遇失败。于是呢,他们就会为接下来的表现,主动地去制造障碍,去选择这个降低智力的这个药丸儿。这样的话,失败以后就有了一个合适的借口,就是低分的时候也比较体面些。
这个表面看起来是很奇怪的,其实哪有人不害怕失败的?哪有人故意要让自己表现不好的?可是我们扪心自问,你害怕失败是因为什么?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没面子。那么,如果有一个方案,能够让你就算是失败了也可以很有面子,那么即使它会降低你成功的概率,你是不是还是有可能会选择他?
比如说面对一次很重要的考试,在你的周围的同学都拼命复习的时候,你潇洒快活的去玩儿,而且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说“干脆彻底就裸考就算了”,你这个表现肯定会降低你得高分儿的概率,对吧,可是反过来来说,这样的表现也会让你在真的考的很烂的时候,丢脸的概率也降低了很多,那这个买卖是不是很合算呢?
其实在现实生活里面,或者在学校里面,一部分学生正是基于这样的心理,才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更何况,万一走了狗屎运,如果考的分数还不错呢,那岂不是特别的有面子,你何止是学霸呀,简直是学神,对不对?
所以说,不要去羡慕那些看似态度很潇洒的同学,这部分同学要不就是暗地里非常努力的,要不呢,他根本就不是淡定,而只是为了面子所做出的一种策略。
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家罗德沃特啊,他就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我妨碍倾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那他曾经编制了一份自我妨碍量表,就是用来测定自我妨碍的量级。不过无论你具体处在哪个量级,不敢尽力去争取最好结果,其实真的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还是以考试作为例子,那正向的思路应该是,如果这次能考到90分,那就应该再加继续加把劲儿,下次争取考100分,甚至是去参与更高层次的比赛。可是,这同时也意味着难度会越来越大,竞争也会越来越起越强。那假如这个人是你,你真的会这样做吗?
而且在生活里面,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就是每个每个人呢,他其实都有自己的瓶颈,就当你到达一定的程度,努力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你就会发现,无论你怎么在努力,分数就是上不去呢?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觉得自己已经到达了智商和意志力的极限,那所以呢,我们经常的更有可能的选择就是你从一开始啊,就。不去追求自我突破,是很希望在人生这一场不断加码的跳高比赛中,你的横杆儿啊,永远能够停留在你轻能够轻松跳过的这个地方。这样呢,我们就可以始终去告诉自己,我的能力其实不止于此,我还没有开始努力,没有开始努力呢,那这样一方面,我们就可以永远生活在100分的幻想之中,另一方面呢,也可以避免别人看到我们在能力上的不足。
网球界的一个传奇巨星,那个有着59座大满贯冠军得主的纳芙拉蒂诺娃,她在一次系列赛中是接连输给了好几个小将。在比赛以后的采访里面,她承认说:“比赛到后来,我不敢用用尽全力,唯恐发现自己如果努力了仍然会输。因为一旦如此,那就说明我完了。”
他的这番话就说出了所有运动员内心最大的恐惧。对于运动员而言,不好好准备,甚至不努力去比赛,顶多算是态度和状态问题。可是,如果有所有人都开始怀疑你的实力不过如此,那真的就是万劫不复了,因此呢,为了自我保护而放弃努力,以免给观众留下英雄迟暮的印象,就变成很多运动员的一项理性的选择。
所以,我们现在就明白了,为什么明明实力不至于那么差,还是会有很多选手兵败如山倒,显得毫无斗志吧!就是我们既然知道了很多人之所以不努力,不自律,就是基于自我妨碍的这种心理,而且这种心态呢,又是很难避免的,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去面对和解决它呢?
那这本书里面提供的方案是很简单的,就是说我们要认清别人的自我妨碍,那么就有利于去解除自己的自我妨碍,那正因为别人会有这种自我妨碍的心态,所以你才能够进行警醒。
比如说拿减肥来说吧,很多人之所以自暴自弃,一个是觉得自己啊,喝喝一口凉水都会胖啊,觉得有些人好像体质就是那样,怎么吃都不胖。那第二就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忍不住就会想,努力就会瘦吗?那万一只是会变成一个强壮的胖子怎么办呢?那瘦下来就一定好吗,然后就是会有很多很多这样那样的想法,然后这些这些想法呢,都是很典型的自我妨碍。
所以我们仔细的深究起来,其实根源就在于你上了别人自我妨碍的当。你觉得自己的努力会被嘲笑,是因为你以为别人没有在努力,别人怎么吃都不胖,不锻炼也很健康,你觉得身材变好也不能让你更漂亮,是因为你以为身材好的人真的只是靠身材,你觉得你已经很辛苦了,却没有看到成果。是因为你以为别人没你那么辛苦,却能轻松的取得比你好的效果,你发现没有啊?我们的这种行动式的自我妨碍,就是因为相信了别人的声称式的自我妨碍。也就是说,别人可能只是说说而已,你还真信了?
“声称式自我妨碍”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自己给自己找点儿借口,比如说身体不舒服啦,心情不好啦,天生不适合学数学等等,这个是声称式的自我妨碍。
那行动式的自我妨碍呢?就是在实际行动中给自己下绊子。比如说,压力越大越不努力,越是快到时间了越是去做无关的事情,那么这些就叫行动式的自我妨碍。
我们要知道的是,声称式自我妨碍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你永远不会知道别人有多么努力;而行动式自我妨碍也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你永远也不知道别人的真实实力有多么恐怖。想到这一点,你还好意思自我妨碍、自我设限吗?
好啦,以上就是我今天的一个小的分享主题——《为什么你不敢做个优秀的人,就是因为自我妨碍的存在呢,我们很容易给自己的退缩找到原因,从而不敢去成为更优秀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认清这种心态,至少不要让别人的自我妨碍影响到我们对自己的判断。我的分享结束,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