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作为一介小农出身而开创明朝之后,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死后明朝就迎来了一场乱局,主角是自己的儿子与孙子。究其原因还因太子朱标死得太早,朱元璋为了不至于出现儿子争位,就让皇孙当皇储,但最终还是引发了“靖难之役”。因此王朝储位之变,必然带来乱局。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虽然打出了“清君侧”之名,但朱棣发动政变的口号中,并不只有“清君侧”,在他的檄文中还有一条很关键,那就是“有违孝道”,也就是说建文帝没让各皇叔来奔丧,就匆匆把朱元璋埋葬了。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死期模糊
《明史》作为正史,对朱元璋的驾崩日期这样记载:“恭闽惠皇帝讳允蚊,大祖孙,懿文太子第;子也。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只记载了朱元璋驾崩的月份是五月,到底是五月哪一天,没有记载。有人推测朱元璋驾崩时间可能是五月初九,还有人说五月初五,甚至认为是闰五月十七。因此朱元璋死期就成为一个众说不一的谜。
具体的死期正史中都记载的如此模糊,为什么朱棣打出建文帝“匆匆下葬,有违孝道”?唯一能解释的理由,就是史官在记载时故意模糊掉,让朱棣“靖难之役”更有正义性。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他上任后各项礼仪已经规范的很详细了,皇帝的死亡是大事,史官必然会记录详细,但恰恰却没有记载。
虽然《明史》中对朱元璋的死期记载模糊,便葬期却记得很具体:“辛卯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于孝陵,诏行三年丧。”这里所说的“辛卯”是指下葬时间是五月十六。按照明朝皇家葬礼规定的时间,皇帝应该停灵7天而下葬,因此有人认为朱元璋驾崩时间是五月初九。
《明史》记载在这里就很有意思了,史官不记载朱元璋的驾崩日期,却详细记载了朱元璋下葬的具体日期。为何怎么出现这样一个悬念呢?应该有三种推测:一是的确不知道朱元璋具体的日子,二是在朱棣授意下记载,但又与葬期发生矛盾。因为完全可以推算出来。第三个解释就是朱允炆真的匆匆将朱元璋下葬了。
朱棣靖难檄文中记载:“嫌其太速,事理有不尽然者”。也指出了朱允炆没停灵,等皇子们来祭典就下葬了。朱棣既然说这句话,如果史官把朱元璋的死期说的很详细,恐怕就要被杀头。即使葬期记得详细,也无所谓了,史官也就落一个“不知情”责任,但却成全了朱棣。
而《明皇大政记》等史料中也记载了建文帝没有按停灵7天的规定,就迅速将朱元璋下葬。各个皇子们都未赶到,所以朱棣大怒:“燕王入临,将至淮安”。他要率兵到南京责问建文帝,于是靖难之变便有了正义的借口。
葬期模糊
《明史》对朱元璋下葬日期记载的很详细,但其他史料却并未详细记载,不过《明史》对此有说明:“他书多不敢及,疑之也。于是有六月初一之说。夫即位,必先告几筵,以明授受继体之正。建文即位,实在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六辛卯日,去高皇崩仅七日,即于是日完葬事。”明史这样记载,又把责任推给了建文帝,认为其他史料不敢记载朱元璋是否停灵7日,其实是建文帝违制,匆匆将朱元璋下葬。
《明史》等正史资料对朱元璋的死期和葬期模糊记载,但有一个叫《龙飞纪略》里则认为朱元璋停灵7个月后才下葬。此书认为建文帝是一个守礼孝顺的好皇帝,他不可能将朱元璋火速下葬。但像这类书籍,是否出自同情建文帝的人之手呢?因此也不能认为此书说的是真的。
正是因为朱元璋葬期的模糊,无法证实朱元璋死于哪一天。因此,现在明史学者专家,认为建文帝没有遵从礼制,才匆匆忙忙的把朱元璋下葬。
原因模糊
对于朱允炆匆匆下葬朱元璋违背礼法的做法,有些史料也进行了解释:“故即位而葬,同日并举,皆高皇遗命,正以速葬消诸”。也就是朱允炆下葬朱元璋,也是经过朱元璋生前嘱托,才这样干的。但这些记载还引起怀疑,是否是同情朱允炆的人所写?
有些野史甚至认为,朱允炆登基前一天就把朱元璋下葬了。但对朱允炆为何匆匆下葬朱元璋则记载的很模糊。朱元璋临终前有交待之说,显然有所牵强。
有网友认为,朱元璋担心死后,他的这些手握地方权力的儿子造反。因此让朱允炆负责丧事,并让朱允炆快点让其下葬,然后快点继位当皇帝。据《明皇大政记》记载:“并初虞致祭,不啻数坛,尚称皇太孙。宁有大葬无嗣皇帝主祭之理?”
这篇记载又对朱允炆的做予正面回应。但1381年马皇后之死,无论死期还是葬期因何记载很详细。这就让朱允炆速葬朱元璋的原因更为模糊了。
还有人认为朱元璋死时正是夏天,不易长时间停放。但马皇后死于1381年8月,9月才下葬,此时也是夏天,难道朱元璋停灵长怕尸体变味,那马皇后不怕吗?为何停灵下葬了呢?
因此对于以上三种模糊,得到答案也很明显。朱允炆的确怕久放而生变,因此立即下葬朱元璋,不让诸皇子来京城祭奠,实际上也恰恰证明朱允炆想快点继位,防止那些虎视眈眈的皇叔与他来争抢皇位。
但朱元璋活着时,已经为朱允炆扫清了一些阻力,为孙子继位打下了基础。那为什么还能生变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