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又到了元宵节了。想起小时候,父亲常常念的这句俗语,印象深刻的的是那正月十五的两盏灯。
一盏灯是母亲做的面灯。好多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的农村正月十五还做不做面灯。面灯,是用和好的面团做成油灯的形状。一共做十二盏,代表来年的十二个月份。每盏灯边缘捏出突起来区分。母亲手巧,还会捏出一条龙来,盘在其中一盏灯上,这盏灯是闰月的那个月份。这些灯往往在春节就着包饺子的面就做好了。然后上笼蒸熟,到正月十五再用。面灯蒸好起锅时也有讲究,小时候的我总是自告奋勇的承担这个任务:开盖时看看哪个面灯的灯碗里存的水多,这预示着来年哪个月份雨水会多。很有意思的民俗。现在想来,充分理解当年农村耕种的不易,农民充满了对风调雨顺的期待。正月十五这天,小孩子被分派任务去找灯芯——谷穗底部的那一截硬杆。然后缠上棉花,插到面灯上,倒入花生油,晚上就能点亮了。白的面灯配着桔黄的火头点亮在家里各个部位,浓浓的节日气氛中透着些许神秘。十五过后,面灯还要发挥作用,把灯芯拔掉,切成小块跟白菜肥肉一起炖,是小孩子心中的一道美味。
网络图片 面灯另一盏灯是父亲做的萝卜灯。那种圆圆的大红萝卜,用铜钱将心里挖空,安是灯芯,倒上花生油,就是一盏萝卜灯。点起来后,灯光透过红红的萝卜皮,很是好看。拎着上街,总能引起小朋友围观。
乡村记忆——正月十五雪打灯乡村记忆——正月十五雪打灯
感谢父母,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仍然变着花样带给我童年的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