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喝酒”,就不得不说说“划拳”,也不能不提及中国的饮食文化。简单来说就是“吃”的文化与“喝”的文化。
民以食为天。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一些成语:吃吃喝喝、骗吃混喝、好吃懒做、饮啖兼人、湖吃海喝、酒囊饭袋、大块朵颐、大块朵颐、大酒大肉、日食万钱、浪酒闲茶、饮酒茹荤、陋巷箪瓢、饮露餐风、清锅冷灶……。这些成语中有些是中性的,有些是贬义的,有些是褒义的。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百姓的吃喝占了日常生活的很大一部分,然后就有了“吃喝拉撒睡”“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等与吃有关的事情。吃是头等大事,吃的重要性是无法用任何事能够取代的。
说到吃,不得不说酒。古来就有“酒、色、财、气”的茶余饭后话题,杜甫在《饮酒八仙歌》中说: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杜甫以极为精炼的语言,以人物速写的绘画手法,将他们浓缩在一首诗里,构成一幅倜傥风流、谐谑滑稽与欢快旷达的八酒仙群像图:贺知章醉酒迷离,跃井而眠浑然不知;汝阳王李琎敢饮酒三斗面朝天子,嗜酒遇“麴车”而意欲“移封”享乐;左丞相李适豪饮如鲸吞百川之水,仕途不遇则有“乐圣”喜喝清酒、“避嫌”不喝浊酒之情怀;风流人物崔宗之高举酒杯,可有白眼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之玉树临风的豪迈;苏晋则在醉酒时有“醉中爱逃禅”的得意忘形、放纵无所顾忌的潇洒;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他浮雕一般的嗜好和诗才,将他“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权贵的形象刻画的神采奕奕、形神兼备;“草圣”张旭“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将“脱帽露顶王公前”倨傲不恭、狂放不羁、傲世独立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平民袁郊则是五斗酒后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技惊全座!
短短154个字,杜甫就用情调诙谐幽默、色彩明丽、旋律轻快的笔法,将八醉仙刻画在世人眼前。他们的神态是和“酒”是有很大的关系。白居易一首“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道破了“酒的玄机”!
话再收回来,中国的饮食文化本来就豪居天下第一的宝座。除了吃的不费心机,还要吃出一个“爽”来。闲暇之余,呼三五好友去一家馆子,不要觊觎什么“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也不要眼馋“烤鸭条、清拌腰丝儿、黄心管儿、焖黄鳝、豆鼓鲇鱼、锅烧鲤鱼、烀烂甲鱼”等名贵菜品,只须点上几个价钱不贵的餐食,湖吃海喝一顿,兴致所到之致,那就需要吆喝两声,划几下拳,甚至还可以赤膊上阵。这种吃不需要有太多的形式和讲究,“吃”就只是个形式,关键在“聚”背后的潜藏的含义,一者在“聚”中获得“吃”的乐趣,二来主要是喝点“美酒”,品一品人生,话话寥落、伤感、闲适、快乐的心情,略有醉态,在觥筹交错间便可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话再往回收,既然“无酒不成席”,不说酒的好与坏,单说“划拳”。划拳又叫豁拳、猜枚、猜拳等等,是喝酒时的一种助兴取乐的游戏,可以增添酒兴,烘托喜庆。喝酒时两人同时伸出手指并各说一个数,谁说的数目跟双方所伸手指的总数相符,谁就算赢,输的人喝酒。这也只是行酒令文化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当下流行的还有更多的方法,比如还有“老虎、杠子、鸡、虫”,“数数字”,“抓扑克”,“两只蜜蜂令”,“传花”,“猜骰子”,“人在江湖阿飘、哪能不挨刀”,“汤匙令”等等。这些为“酒文化”的发展,可谓也是操碎了心!
话说有一次和几个朋友知己聚餐。席间不免喝酒划拳,吆三喝四,极度热闹!众友几杯酒下肚,话多了起来,举止也更加轻松自然,可说不可说的话都在“酒”间喷涌而出。我师父回忆起自己少时的三两件与“喝酒”与“划拳”的有关事。
第一件:师父说,他们当时在住校上学。有一次同舍舍友做洋芋面片,有一同学将饭前喝剩的半瓶老白酒倒进锅里,结果参了酒的面片真的难吃死了——简直到了难以下咽的地步(我也无法想象师父当时的“难吃”场面,但是可以假想一下,因为参了酒的水喝起来都是“扎”喉咙,导致反胃,甚至呕吐!)。师父还说,因为当时生活条件和住校条件都不好,怕饿肚子每人还是盛了大半碗面吃了——至今想起来还是刺鼻以及难以下咽和反胃呕吐的感觉!
第二件:师父说,他的“划拳”技术在同龄人中是比较弱的,为了练好“拳术”,经常背地里“练拳”。因为师父是左撇子,所有他走在路上都要把“左手”塞在裤口袋里,一直左伸右伸勤加“练习”。导致的结果当然就是裤口袋经常被“戳透”了,少不了母亲的责骂!
从这两件与“酒”有关的事情来说,师父是具有传统“酒德”的大丈夫——既是爱酒如知己,必与知己分享好酒,达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又是划拳不服输,总喜欢分享快乐,达到双方“拳”与“酒”双赢(双赢应当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师父每每喝酒每每又不醉酒,谈吐间最能有高瞻远瞩、运筹于帷幄之中的英雄气概,将人世间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能讲的透透彻彻,一种洒脱与超然在酒席间留下了阳刚之美。兴奋之间,吼一嗓子秦腔戏“包龙图打坐开封府”(不是特别记得剧目名称),神采飞扬,仙风道骨,犹若深谷山音,浑厚绵长,久久不绝于耳。师父在此一刻,伴随着美酒,将激情化作燃烧的烈火,驰骋于“酒香味”与“人情味”纵横交错的现实风云里龙飞凤舞,就有了“对酒当歌,慨以当慷”的豪情——才是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话又说回来,“吃好饭”是身体的一种基本需求,“喝好酒”就是人身的一种乐趣了。
喝什么酒,什么年龄说什么酒话,划什么拳,体现人生的不轻浮,却陶醉的精神境界。初喝人生第一壶酒,谁都会有辣喉之痛,面红耳赤,眼直脖粗,一口下肚则在腹中便有了炙热火烧的感觉;酒场上则是一片狼藉,酒瓶横七竖八,乌烟瘴气。到了一定年龄喝酒就慢慢有了选择,喝事业之酒,多是应付,很难喝出自己,很难畅饮;喝人生之酒,则需借酒梳理思绪,借酒整理人生,从新整步;喝岁月之酒,则有了悲叹命运,感慨生活,长谈失意,回望幸福以及把酒对月,人生几何的情节思绪。……
为什么一杯酒能勾起那一曲离愁、一腔乡怨,让人一醉不愿醒呢?大概是因为酒里有沧桑,酒里有思量,酒里有故事,酒里有彷徨,酒里有自身,酒里有风尘,酒里有岁月,酒里有光阴……
为什么一通慷慨激昂的“划拳”能喊出一腔侠骨柔情,吼出一生的快意恩仇?大约是因为“拳”里有乾坤,“拳”里有柔情,“拳”里有悲喜,“拳”里有江湖,“拳”里有肝胆相照,“拳”里有仗义干云,“拳”里有酣畅淋漓,“拳”里有毫无芥蒂,“拳”里更有相见恨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