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高铁游中国旅行每天写1000字
【高铁游中国】第16站-桂林|如果没有桂林这座渠,中国的历史版图

【高铁游中国】第16站-桂林|如果没有桂林这座渠,中国的历史版图

作者: 猫途 | 来源:发表于2017-12-08 13:50 被阅读14次

    全球自然与人文旅游专题

    微信公众号—旅游知识坊

    (更多更新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旅游知识坊的第16篇观察文章

    《高铁游中国》系列之第16站-桂林

    作者:航海家

    (需要定制旅游行程、规划线路,可加作者微信:2564501680)

    《高铁游中国》系列简介

    本专题以笔者所在的城市——成都市为起点,沿着高铁走遍全国100个旅游城市(线路不重复,一条线走完),每座城市一个疑问,一个主题,一篇文章,深度挖掘该城市的自然人文旅游文化。

    不是游记,不是攻略,而是有品位有态度有分析的城市旅游观察!

    【北部湾高铁-柳南高铁-衡柳高铁】

    D8408,北海-桂林,历时4小时38分

    “桂林山水甲天下”,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没有任何一句话,更能如此贴切得形容桂林这座旅游城市。提及中国自然风景,桂林山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忽略的象征。

    桂林所获得的各项国际国内荣誉,已经数不胜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对于桂林来说,已是最低标准,远无法反映其价值。“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亚洲最受欢迎旅游城市”、“世界自然遗产”、“全球最美国家公园”等称号,才是桂林在国内外旅游城市中,应有的地位。

    对于游人来说,游览桂林山水已足够。但桂林这座城市,在中国历史地位中,还有着远比“桂林山水”更重要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其中一项,足以改变中国历史进程。

    那就是——“灵渠”。可以说,没有灵渠,就没有现在的中国版图。

    今天的文章,就带你走进《高铁游中国》系列之第16站——桂林。

    桂林概览

    桂林,著名的中国旅游城市,被国家定位为国际旅游城市、国际旅游胜地、国际旅游综合交通枢纽。

    桂林是世界旅游组织向全球首推的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亚洲最受欢迎旅游城市,位列国外游客入境旅游目的地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西安。

    桂林也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4000余年历史,是桂柳文化、桂系军阀发祥地。自秦朝起,桂林一直是华南地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桂林自然风光秀丽,文化遗产丰富,代表景点有:漓江、象鼻山、七星岩、两江四湖、龙脊梯田、阳朔十里画廊、兴安灵渠等。

    01/ 桂林不只有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流传千古、名满海内外的诗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

    桂林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桂林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侵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

    桂林风景如诗如画,有以漓江风光和喀斯特地貌为代表的山水自然景观:这里的山,连绵矗立,千姿百态;这里的水,蜿蜒曲折,温婉秀丽。此外,还有以壮、瑶、苗、侗等十多个少数民族为代表的民俗风情文化。

    桂林最著名的风景区——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段,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千奇峰间,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新版人民币20元背面图案,正是漓江山水的一段。

    漓江风光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胜”之誉。从桂林至阳朔的83公里漓江河段,是漓江精华,还有“深潭、险滩、流泉、飞瀑”的佳景,是岩溶地形发育典型、丰富和集中地带,集中了桂林山水的精华,令人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

    作为桂林象征的象鼻山,简称象山,以酷似象鼻而著称。此外,在鼻腿之间造就的一轮临水皓月,构成了一幅“象山水月”奇景。象山以其栩栩如生的形象,引无数人争相观赏,被视为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市的城徽中心图案就是象山。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这里有传说中刘三姐抛绣球定情的千年古榕,有沿路风景无数的十里画廊,还有被誉为“小漓江”的遇龙河。连绵数十里的山峦,如高笋般拔地而起,山水环绕,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桂林山水天下闻名,但桂林不只有山水风光。作为有着4000余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桂林历来是广西地区的首府所在地,华南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而奠定其显赫地位,以及开化岭南社会经济的,正是那一条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灵渠。

    02/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是当年郭沫若在桂林参观灵渠后发出的感慨,意为灵渠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堪比万里长城。

    不熟知那段历史的游人,往往在参观完灵渠景区后,大失所望:“这不就是一条普通的河沟吗?怎么能比肩世界奇迹万里长城?”

    殊不知,灵渠与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同样重要。只不过,万里长城旨在抵御来自塞外草原民族的侵袭,而灵渠则开拓了岭南偏远地区,将这一近现代史上最富庶的地方,纳入了中华文明的版图。

    灵渠,在秦始皇时期修建,与都江堰、郑国渠一起,被誉为秦王朝的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世人皆知,将四川盆地灌溉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郑国渠则让干旱少雨的关中平原得到滋润,变贫瘠之地为富庶家园。而灵渠,鲜有人知。

    与都江堰、郑国渠不同,灵渠修建的最早初衷,其实是出于军事目的。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立即挥师南下,剑指岭南地区。但该地少数民族众多,民风强悍,加之山高水深、瘴气横行,军事行动十分困难。为了尽快统一全境,保持军队和粮草运输通畅,秦始皇一声令下,开建灵渠。

    最终,以7万多军民的牺牲为代价,灵渠修建而成。秦军从遥远的咸阳出发,经陆路到汉水上船,顺流而下,经过汉口、洞庭湖,取道湘江,溯江而上,从灵渠转入漓江,再顺流而下,进入珠江流域,最终到达岭南地区。

    灵渠修建完成后,秦军后勤补给源源不断,次年就攻占了整个岭南地区。秦始皇在此设立桂林郡、象郡、南海郡,疆域抵达南海之滨,完成了统一中国南方的霸业。

    此后,灵渠成为沟通中原与岭南之间的重要通道,两广因此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中心。直到1941年湘桂铁路通车后,灵渠才完成了其历史使命,逐渐演变为以灌溉为主的输水渠道。

    03/ 灵渠修建难度,远超想象

    灵渠,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其在历史上发挥的军事和交通运输作用,更在于它的修建之难度、设计之精妙,皆为旷世之作。

    灵渠主体工程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设计科学,建筑精巧。铧嘴将湘水三七分派,大小天平则是一座人字形堤坝,通过这个堤坝,人为的将水位抬高,使得其中三分水向南经南渠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经北渠汇入湘江。

    湘江发源于灵川县海洋山的龙门界,向北流入长江;漓江发源于华南最高峰——猫儿山,向南注入珠江流域的西江。漓江支流始安水与湘江最近处,仅为1600米,但此处湘江比始安水低6米,按理说在两江距离最短处开凿运河,应该最节约人力物力。但现在的灵渠,却是一条长达30多公里的运河,这是为什么呢?

    显然,古人经过了大量的测量与构思,才会如此舍近求远。在最短处沟通,虽然节省了工程量,但地形落差太大,水面难以平顺衔接。另外,始安水是山溪,水量不足且每年变化大,而湘江水量充沛且比较稳定,所以必须要以湘江为分流,连通漓江。

    即使对湘江进行分流,但水面仍然低出漓江甚多。此时就要构筑堤坝,保证湘水顺利流入漓江。堤坝作为水利工程的重中之重,要经受滔滔江水的千年冲击,今人通常以钢筋水泥构筑,但古人可没有这些技术。

    如此障碍,难不倒聪慧的古人。秦人构筑了一座人字形堤坝,称之为大天平、小天平。堤坝建造方式为,在沙石地上打上松木桩和松木格,由于松木富含松脂,所以不畏江水浸泡。然后用每块重达一吨的巨石铺在上面,石块之间的缝隙用铁水浇筑,将石块连接,从而使得整个大坝连为一体。

    江水遇到长短三七分的人字形大坝后,按此水量比例,分别流入南、北渠。当水满时,南北渠的水位一样。水量大时,多余的水会漫过堤坝,经湘江故道流回湘江。

    至于灵渠主建者“史禄”为何人,目前仍然是个谜,秦朝也没有留下相关记载。至于当时的河流落差、堤坝高度等计算,其测量方法就更无从得知了。留给我们的,唯有这一座历经数千年而无损的伟大工程。

    本文为原创,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微信公众号:旅游知识坊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铁游中国】第16站-桂林|如果没有桂林这座渠,中国的历史版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se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