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书画院院士畅春斋主杨秀和: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

中国书画院院士畅春斋主杨秀和: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

作者: 东方雨虹编辑部总编 | 来源:发表于2022-05-25 07:40 被阅读0次

    王羲之是书法领域中最有代表性的书家,他所代表的魏晋士人书风成为后来者心慕手追的楷模。围绕着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解读也构成了中国书法理想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关于书法艺术理想,宏观来看,前人的观念离不开儒道两家为根本价值观,对王羲之书法的解读也不例外。当然也有一些论者游离于两者之间。

    倾向于儒家立场的论者如唐太宗李世民、孙过庭、朱熹、项穆等。李世民在《王羲之传论》中将王羲之誉为“尽善尽美”书法典型。孙过庭《书谱》以王羲之为模本阐释书法艺术问题,将情感的表现确立为书法艺术的核心,他说:“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对于书法艺术中的古今问题、文质问题,他以王羲之为模本,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岂惟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孙过庭对王羲之书法所展示的精神境界给予高度评价,他说王羲之书法“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孙氏还通过王羲之书法总结出完美的形式律,“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诸如此类,孙氏是将王羲之书法作为古典完美的典范。

    朱熹是一位儒者,他对王羲之书法的解读也具有代表性,更因为他的哲学对元明清时期的影响而放大了其书法观念的影响力。朱熹很看重法则,在法则了然于胸的基础上适度发挥,而王羲之书法是其理想的范本。受朱熹影响的明末理论家项穆《书法雅言·书统》篇将王羲之在书法领域中的地位比附成儒家系统中的至圣孔子,他从心相、形质、品格、资学、中和、神化等方面全方位以王羲之为标准进行阐释,在对王羲之书法的论说中充分贯彻儒家精神。

    倾向于道家立场的论者有张怀瓘、苏轼、黄庭坚等。张怀瓘评价王羲之书法说“其道微而味薄”“其理隐而意深”,对王羲之书法所蕴含的艺术境界给予充分肯定。苏轼虽以革新著称,但其论说标明王羲之书法也能代表他的审美理想,他说“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萧散简远是宋朝以来文人艺术的理想境界,这也是唐朝之后对王羲之书法的新认识。黄庭坚论书以“韵胜”为理想,提倡有深沉意味的艺术表达,他说“若论韵胜,则右军、大令之门谁不服膺”,可以说,黄氏的韵论与王羲之书法密不可分。

    还有一些并不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却有一定代表性的论者,如元朝书法领袖赵孟頫、清朝理论家刘熙载。赵孟頫说王羲之“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视王羲之为书法集大成者。刘熙载评王羲之书法说“力屈万夫,韵高千古”。

    王夫之对王羲之的批评可谓激烈,这种批评对于破除偶像崇拜无疑有益处,即使王夫之针对的并非王羲之的书法——相较之下,王夫之在批评苏轼上则是全方位的。这些批评不仅是将王羲之、苏轼还原为一个有缺陷的、活生生的人,更是为全面理解他们以及他们的艺术,提供了一个更深广的视角。在王夫之强有力的雄辩面前,大概任何人也不再能够维持一种单纯的崇拜了。我们目前对古人的书法研究,更像是某种“优点大百科全书”,殊不知无限的赞颂并不属人,而只属于“宗教性话语”,它反映的只是人们理解力上的偷懒而已。

    总之,历代对王羲之书法的读解不仅反映出不同时期对王氏书法认知的深化,同时也在不断构建书法艺术的审美理想。

    杨秀和,(笔名:晓阳)号畅春斋主,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教育家。195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国艺人民书画院院士、中国书画院院士和北京市楹联学会书画院会员。

    畅春斋主杨秀和老师书画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珍藏邮册》发表几十幅作品。畅春斋主杨秀和老师曾在《中华志愿者》、《采风中国》、《河北当代书画》、《中国周刊》、《聚焦当代艺术》等杂志发表作品,2021年被录入《中国名人辞典》。

    杨秀和是当代著名书法名家、画家,他的书法作品每年的成交额都会超过1000万元以上,如果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来说,杨秀和写下八个字的四尺整张书法,价格一般都在3万元左右。

    2018年春,杨秀和经写了八个字“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在保利拍卖行上拍卖,规格是四尺整张,估价是15000元,最终成拍价格是8万元。一般情况下,杨秀和每平尺书法润格在3000元左右,但个别精品每平尺润格可能达到1万元以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书画院院士畅春斋主杨秀和: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sj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