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心经》,略有所得,因此把自己所获所感写下来,分享给大家。文笔不好,还请见谅。
《心经》所言,大抵在“人空”、“法空”、“空无所得”、“空而不空”四个方面。
人空
所谓“人空”,即自我虚幻不实,并没有一个恒定不变、拥有自我意志的自我。要认知这一点,要用“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四圣谛”四大法门来认知。
人这一个体,不过是色、受、想、行、识五蕴因缘际会,碰巧聚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因为聚合成人这一个体的五蕴随时都在变化,所以人也随时都在变化,故而没有恒常不变、拥有绝对意志的自我。当人本身执着于不变的自我时,就和不断变化的自我产生矛盾,烦恼也就因此而产生。
同时,人要认知外界,需要人本身的认知能力(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人的知觉器官(六根)和外界认知对象(六尘)相结合才能完成。认知本体——人,认知对象——世界,都是种种元素聚合而成,并非恒常不变的,故而无我。
人生的苦厄的根源,是过去的业(无明、行),引发了现在的苦厄(识、名色、六入、触、受);而现在的所做作为(爱、取、有),又会造成未来的苦果(生、老、死)。人的生命,不过是这种因果循环的载体罢了,自我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改变,故称无我。
苦、集、灭、道,苦既是人生的种种苦厄,集是种种苦厄的根源,灭是要灭除种种苦厄,道是灭除苦厄的方法。人生的痛苦之因来自于贪、嗔、痴这样的不健康的思想。所以我们要破除苦厄就要做到正确的行为、清净语言、健康思维和正确的生活方式,无须依靠超自然的力量。
总之,生命并非永恒不变的实体,而是如同奔腾不息的河流,在因果循环中无限延续,河流虽然万古流淌,但是组成河流的水却在不断变化,人虽然在不断循环,但组成人的元素却随时不同,故说无我。
法空
在破除“我执”时,我们运用了“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四圣谛”的法门,但是这些法门是恒常不变、真实不虚的吗?也并非如此。如同过河一般,当我们到达彼岸之后,不需要把过河时所乘的船也背到彼岸去,当我们破除我执之后,也应当把这些种种法门忘掉。如果执着于这些法门,又会陷入新的烦恼,是为所知障。
空无所得和空而不空
除了我执、法执之外,人们还会陷入对空的执着。人们执着于得到,在惑于有时,执着于有,在看破有之后,又执着于空。于是,在有时,我们应该以空修行,在空时,我们应该以有修行。我们应该认识到,于空中我们实无所得,阿罗汉、菩萨,不过是我们修行的过程而非结果,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福德,亦无佛,无所住而生其心。
除此之外,我们也不应该否定万物的存在以及名相的功能,“离相”并非“断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