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微信有个最好的设置就是“不让他(她)看我的朋友圈”和“不看他(她)的朋友圈”。
这个设置还是挺人性化的,想看不一定能看到,不想看却一定不用看。
前几天文友留言说:
以前打开朋友圈多是吃喝玩乐,旅游晒娃,现在朋友圈一打开就是什么课程推荐,大咖写作,抖音大V,好像一个个都多么勤奋好学,还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挣钱了,感觉他们在贩卖焦虑,然后很多人跟风,最后跟风一段时间后发现达不到他们所说的效果后,大家便更焦虑了,最后我也累了,也就索性不关注他们的朋友圈了。
看了留言,我也笑了。
说的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可是你可以不看朋友圈,却不能阻止别人学习进步,以为关了朋友圈就没有焦虑了,这是掩耳盗铃。
女儿今秋开学上一年级了,我发现很多家里有学生的家长都在朋友圈晒学习。
有阅读打卡的,有学习唐诗宋词的,还有什么一起读央视指定儿童读物的,真的是五花八门。
要知道这种现象在几年前是没有的,最近却如井喷般爆发,让人目不暇接。
一种普遍的心理就是人家的孩子都在学习,所以不想让自家的孩子落后了,所以必须的跟风。
家长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现实就是如此,一切明明白白的摆在那,你想拒绝都难。
因为微信里有文友,所以很多课程上线后,都会看到他们的分享。
有个文友报了二十多个课程,我问他学习的过来么,而且涉猎范围也太广了吧。
他说:“有几个是为了学课程的,我也不过是为了混圈子罢了。别人开课了,进去捧一下场,然后顺便再为自己的课程做做广告,招几个学员,不但把报名费挣回来了,还能赚钱,重要的是联络了同行感情,积攒了人脉,一举多得。”
必须得承认,文友说的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曾经有个教人坚持写日记的老师,我们加了彼此微信,后来我把她删除了。再后来我们在好几个群里都碰到过,一碰上她就再次加我微信,很明显,她进了群就是为了加人的,先把里边的群友加一遍再说,她可能都不知道具体加过谁,被谁删除过吧。
这两年看多了大神们和他们的课程,不觉得有啥可焦虑的,可能我太没有追求了吧,要不然就是我不知道大神们到底收入有多少,如果真的知道了人家的收入,恐怕我也就很难淡定了吧。
在《瓦尔登湖》里有过这样一句话:“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才是真正的知识。”
同样的道理,面对那么多课程,那么多大神,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专心的先学习一两种技能,让自己得到提升,如果真的有用,想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可以再涉猎更多。
很多人只是在假装学习,在买个心安理得罢了,以为报了课程就等于学到了知识,有了这样的心理安慰就不焦虑了。
屏蔽了朋友圈不等于你就不焦虑,而且如果朋友圈都能让你焦虑,那么你的焦虑也未必是真的存在。
如今的朋友圈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朋友圈了,因为里边并不一定都是朋友,所以有了“朋友圈经济”的说法。
心平气和的看待你的焦虑和朋友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