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钱,能买到快乐吗?》

《有钱,能买到快乐吗?》

作者: 李成__北京 | 来源:发表于2024-07-14 10:48 被阅读0次

    《有钱,能买到快乐吗?》

    1、那些一次性发生变化的外部因素,不会持续影响我们的快乐,而那些我们要反复经历的事情,如通勤、家务、人际关系,才会持续影响我们的快乐。

    2、想要获得更多日常快乐,不要只花钱买物品,而要多投资美好的生活经历,尤其是与亲友共同创造的美好经历。

    3、想要获得长久幸福,不能只关注物质财富,而要重视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合自己的工作,以及对生活的自主掌控感。

    4、财富带给我们最大的幸福,不在于能拥有更多的物质资产,而在于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时间和选择自由,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

    金钱和快乐之间的关系,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当决定如何使用金钱时,不要太相信本能直觉带来的答案。

    真的能为快乐做出明智的花钱决策吗?

    经济学中有一个经典的假设是,个体会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来进行选择。这意味着,我们都在努力朝着让自己更幸福、更快乐的方向去做选择。

    但是,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是,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间,都不清楚什么能真的让自己更快乐。

    比如,很多人在疲惫或者心情低落的时候,会选择大吃一顿,玩手机,逛社交媒体,刷视频,喝酒,想通过这些方式来放松,让自己快乐起来。

    但事实上,这些事情并不能让我们更快乐。

    很多以为会立刻让我们快乐起来的事情,比如玩电脑游戏、手机游戏,看电视,看电影,吃零食,上网,等等,这些事情只能提升一时的多巴胺,而当做完这些之后,多巴胺水平立刻又会下降,快乐感并不会有明显提升,还可能感觉更失落。

    而跟这些形成对比的,是另外一些活动,低估了它们能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比如,运动锻炼,亲近自然,观鸟,逛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园艺活动,还有与人社交、与人聊天。这些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程度,平均计算下来是吃喝、打游戏、刷视频的5倍。它们具有给我们的快乐值储能的作用。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像打游戏,看视频,吃零食这些人们最常进行的一些放松方式,并不能让身心得到真正的休息、充电。心理学家发现,最能够缓解疲劳、提升幸福感的活动,是进行创造性活动,比如摄影,画画创意写作等等。另外,亲近自然也是很好的选项。一个好消息是,如果没有条件真的进入大自然,那么,观看美丽自然风光的图片,在桌前摆放绿植,或者聆听一些自然界声音的音频,也能起到类似效果。

    很多时候,不假思索为自己的快乐幸福做出的选择,可能并不是最优的。

    比如你问一个人:你觉得,现在你的生活发生什么样的改变,长期来看会让你更快乐呢?

    他很可能会说:升职加薪!换更大的房子!去风景优美的地方住!

    但是这里又有一个反直觉的研究发现:长期来看,这些事情并不会让我们更快乐。

    人的心理特性是,不论人生中遇到好的,还是不好的境遇,总能迅速地调整、适应。比如,当刚得知加薪的时候,的确会很快乐。但可能两个星期后,美好的感觉就会逐渐消散。当我们已经适应了加薪的事实,当我们陷入繁杂的工作事务时,该烦恼还会照样烦恼;心中又开始期盼着下一次加薪。

    一项研究,对美国四所大学的近20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这四所大学中,两所在美国中西部,两所在加州。加州的气候比中西部更加宜人,阳光也更加充足。参加调研的学生都认为,生活在加州的人会比生活在中西部的人更幸福。但最后的调查结果是,两个地区的学生对生活的总体满意度没有任何差异。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当学生们想象两个不同地方的生活时,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聚焦到这两个地区之间的差异上。但是当他们投身到具体的生活中时,那些外在的气候、风景,都变成了生活中的常量,早已被适应,被抛之脑后了。

    这种现象有个专门的称呼叫“享乐的适应效应”。我们人总是努力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然后又很快适应,祈求更好的东西,这一过程让我们的快乐很难持久。

    但是,适应性也有好处,比如可以帮助我们免于持续的痛苦。像离婚、亲人去世等事情带来的痛苦,在当时可能感觉自己永远走不出来,但因为有适应性,我们确实可以做到。

    “享乐的适应效应”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研究发现,天气、风景、房子大小、开什么车等外部环境因素对我们幸福感的影响占比只有约10%。因为这些一次性发生变化,而后成为“生活常量”的因素,我们会很快习以为常。

    有哪些因素会长期持续地影响我们的快乐值呢?

    假设,你刚组建了家庭,攒够了买一套房子的钱,现在你面临一个选择:是在城区离公司很近的地方买一套小房子,还是在离公司比较远的郊区买一套大房子呢?我们这里不考虑房价涨幅。仅从快乐的角度,你认为选哪个会给你带来更多快乐呢?

    大房子显然住起来更舒适。那么,选它我们会更快乐吗?

    很可能不会。

    首先是通勤时间。通勤时间对快乐感的影响非常大。有一项针对美国得克萨斯州职场女性的调查,让她们对每天19项活动的满意度进行打分评估。结果排名最后的一项就是早上通勤,排名倒数第三的是晚上通勤。所以,在房子的选择上,面积方面,就像前面的逻辑,房子只要够住,大小我们很快会适应。但通勤的烦恼我们永远没法适应,因为每天都要经历一遍。过长的通勤时间会像针刺一样,早上晚上各刺你一次,持续降低我们的快乐值。

    跟通勤类似的,还有打扫——这也是时常要经历的事情。越大的住房空间,就意味着要花越多的时间、精力或金钱在房子的维护工作上。吸尘、整理、擦洗、修缮……都要更费力气。日复一日,看着眼前的大房子,感受到的更多也是疲惫而不是快乐了。

    根据通勤时间和打扫时间这两个因素来看,离公司远的大房子很可能没有离公司近的小房子提供的快乐更多。

    那么假设,已经决定购买一套离公司近的小房子,在选择小区的时候,发现自己又陷入纠结:有两拨朋友都希望你去他们所在的小区,一拨朋友的经济状况要比你好很多,另一拨朋友的经济状况跟你差不多。假设这两个小区的房价你都能负担得起,那么你会选择跟哪一拨朋友做邻居?或者,找一个没有熟悉朋友的小区居住?

    选择其中跟我们经济状况类似的朋友做邻居,获得的幸福感大概率是这三种选择中最高的。

    首先,处在有朋友的环境会比处在没有朋友的环境更让我们幸福。到底是什么因素能给人的一生带来最多的幸福感,并且,会影响人的健康与长寿?

    最重要的那个幸福因子,不是金钱、名誉或者权力,而正是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我们更健康、更快乐。

    如果能够与自己喜欢的朋友住在一个社区,经常往来,会让我们更快乐。即使刚刚搬到一个陌生社区,周围没有朋友,也可以尝试把邻居发展为新的朋友,这同样能让我们更快乐。

    那么,应该选择跟比我们更富的朋友做邻居,还是选择经济状况差不多的朋友呢?如果你想获得更多快乐的话,经济学者会建议你,最好选择经济状况差不多的朋友。

    人们在幸福感上的“社会比较”:我们的幸福感很多时候不取决于自己的客观情况,而是取决于跟其他人的比较。在收入这件事上尤其是这样。

    想象一下,一名应届毕业生,现在有两份工作,一份给你年薪10万元,另一份年薪5万元,你会选哪一个?

    毫无疑问,肯定选年薪10万元的那份。

    那如果我们稍微改变一下呢?选项一是,你拿到一份年薪10万元的工作,但你的同学大多拿到的是年薪20万元的工作;选项二是,你拿到一份年薪5万元的工作,但是你的同学大多拿到的是年薪2.5万元的工作。你会选哪一份?

    结果是,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了选项二。也就是,即使绝对金额更少了,他们也更希望自己比别人赚得多。

    非常典型地体现了社会比较的作用——人们对自己收入的感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份收入跟其他人的收入相比怎么样。

    回到快乐这件事上,一个富有的邻居,还有一个经济水平相当的邻居,幸福经济学研究者们会建议你选择后者。

    那些一次性发生变化,而后成为“生活常量”的因素,并不会持续对我们的快乐产生影响,因为我们会很快适应;而那些我们在一天天的生活中要反复经历、多次相遇的事情,则会持续影响我们的快乐,比如通勤、家务、人际关系还有社会比较。

    如何用有限的钱,换取更大的日常快乐?

    金钱和快乐之间的关系,比想象的要复杂。要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把这里说的快乐拆成两部分:一个是日常的快乐感,另一个是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幸福感。

    有钱,能买到日常的快乐感吗?

    有钱能买到更多你想要的物件,这些能给你的日常增添一些快乐感。但它并不会无限增长。从全球范围来看,在人们的年收入达到75000美元之前,日常的快乐感大体会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加。之后,收入似乎就没那么重要了。超过这个收入水平之后,金钱就不再是决定日常快乐感的主导因素。而健康状况、孤独感、自我实现感成为了更重要的影响因素。

    不管我们的年收入是否超过75000美元,不管是处于哪个收入水平,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让自己用有限的钱获得更多的日常快乐。

    第一,经常锻炼的人会更快乐,即使每周只锻炼一次,或者每天只锻炼10分钟。

    第二,会从频繁的小金额消费中,得到比偶尔的大额消费更多的快乐。如果推迟购买而不是马上购买,也会感到更快乐,因为延迟满足会带来期待感,这是让人愉快的。

    第三,在别人身上花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比花在自己身上更多。

    如果想要寻求一种方式,让大脑迅速释放大量让我们感觉良好的荷尔蒙,产生一种自然的快感的话。所能够采取的一个最高效的方式就是为别人付出。研究表明,当给自己买东西的时候,只能快乐几分钟,可能最多几个小时。但是如果我们给别人买东西,即使买的是一份小小的礼物,这种给予的快乐至少会持续一整天,而且经常会持续好几天,甚至好几个星期。同理,对他人的小小善举也能起到类似效果。

    而且,这种给予并不仅仅是限于给亲人朋友。其实帮助陌生人、给予陌生人,甚至能更大地撬动我们的幸福杠杆。有一项权威的心理实验证实说,把食物、金钱自愿地给予陌生人,能够带来的快乐程度竟然比给予认识的人都要高出10倍。

    第四,当把钱花在生活经历上,而不是在物品上时,我们会更快乐。人们经常过于看重拥有的财富,而对于人生的经历却不够重视。但是,经历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物质却不能。经历不仅带来渴望和期待,还可以留下美好的回忆。随着时间的流逝,物质资产会损坏,但当我们回忆这些经历时,每一次回忆带来的都是感受的增值。并且,我们还可以与其他人分享、畅谈这些经历,让它成为拓展新的人际关系的钥匙。

    如何用有限的钱,换取更多的长久幸福?

    从长期来看,的确有很多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幸福水平,会随着收入的增长而稳步增长。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裕了,而是因为金钱让他们拥有了更好的营养、更好的医疗服务——这让他们的身体更健康了,另外,他们拥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以及更有意义、自己更喜欢的工作。

    确实有很多人会越有钱越幸福。然而,也并不是所有的富人都会更幸福——因为他们没有用正确的方式来花钱。

    怎么在财富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升一生的幸福感呢?

    首先肯定要养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重点往这么三个方向上发力:人际关系,自主选择和能力匹配。这是我们人类的三个核心的心理需求。

    首先,人际关系。不管是对于日常的快乐感,还是长期的幸福感来说,人际关系的影响都很大。研究表明,一个强大的亲友社交关系网,是幸福的巨大来源。并且,它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也很有益。2010年的一项研究收集了148项早期研究的数据,这些早期研究主要是探索死亡率与人际交往频率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强大的亲友社交关系网对长寿的提升程度,跟通过戒烟所获得的长寿提升程度,大致是相当的。

    不仅是跟亲友间的人际关系,即使是和路过的陌生人友好打交道,比如超市的收银员、停车场的服务员、咖啡店的咖啡师,等等,对于幸福感、身心健康也很有益。

    在生活中,可以更多地把人际关系还有美好经历这两个幸福因子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如果想从人生经历中获得更多幸福,那么可以更多地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比如,同样是一笔钱,如果想用它获得更多幸福感,那么,相比于给自己买一件奢侈品,可能更好的选择是出门旅行一趟;而相比独自出门旅行,可能更好的选择是约上朋友一起去。跟这个类似的,还有,安排一次家庭团聚,跟同事去看音乐会,跟朋友一起野营,陪孩子看一场他喜欢的电影,等等。这些跟亲友共同创造的美好经历,会激发成倍的幸福效用增长。并且,这些美好感受会在我们的回忆中增值,持续地滋养身心。

    再来说使用金钱提升长久幸福的第二个发力方向:能力匹配。

    这个发力方向的意思是,把时间和金钱花在喜欢和擅长的事情上。做擅长的事情,能够显著提升幸福感。

    做自己擅长、有成就感的工作,也对健康有益。工作中感受到的成就感、独立性、多样性、权威性和创造力,与老年健康状况的改善息息相关。这种影响程度与每周三次或更多的锻炼效果相当。

    有的人很幸运,初入社会,做的就是自己擅长的事情。但也有人为了生计,做着一份自己并不擅长的工作,只因为这里的报酬更多。那么这个时候,努力攒钱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将来有更大的跳槽底气。如果我们知道自己手里的存款,足够让自己空档一年或几年的话,那么可能就会更有勇气辞职去追求自己擅长的工作。又或者,如果我们攒了比较多的储蓄,那么,在求职时也可以沉得住气,不至于因为急着获得收入而委曲求全;当遇到自己喜欢、擅长的工作时,也不至于因为它的起步薪水比其他地方低了些而忍痛放弃。

    使用金钱提升长久幸福的第三个发力方向——自主选择。

    做一些事情,是因为愿意做,而不是必须做的时候,会感到幸福。一件事情,可以选择什么时间做,跟谁做。这些都属于自主选择的范畴。自主感越强,幸福感也就越强。

    “与我们考虑过的任何客观的生活条件相比,对自己的生活拥有强烈掌控感,是预测幸福的一项更可靠的指标。是的,不是工资多少,不是房子大小,也不是工作好坏,而是对自己想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和谁一起做拥有掌控能力。这是生活中决定幸福感的通用变量。”

    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叫西弗斯。他说,曾经有一个朋友让他讲一讲自己是怎么致富的。然后西弗斯就说,他之前在曼哈顿的市中心有一份工作,年收入是2万美元,是最低的工资水平。然后他每天省吃俭用工作了两年,存了1万两千美元。当时他是 22岁。当他存够这12000美元之后,他就辞掉工作去做一名全职的音乐家了,后来就再也没有给别人打过工。

    他给朋友讲完这些之后,朋友就让他继续讲下去。他说:“没了,这就是我全部的故事了。”朋友就问:“那你后来创办公司又卖掉公司的事呢?”

    西弗斯就说:“不,那件事情没有对我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只意味着我的银行存款增加了而已。我生活中真正的影响是在 22 岁时发生的。”

    也就是说,他认为,在22岁,当他辞掉工作,选择全职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实质上的富豪。因为他完成的是一件不少拥有很多财富的人都没能去做的事情。

    幸福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因为每个人的幸福观都不同,但如果幸福的分数有一个公分母,一种普遍的快乐源泉,或许那就是——对生活的自主掌控。因此,财富赋予我们生活最大的好处,应该是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时间和选项,这是没有任何奢侈品能够比得上的。

    从提升一生幸福的角度看,我们积累财富的目的,不应该是坐拥更多的物质资产,而应该是拥有选择权:能够选择自己想做、擅长做的事情去做,能够把那些不擅长不喜欢的事情交给别人;能够在任何时候,和喜欢的人去做喜欢的事,而且想要多久就可以多久。这些,才是金钱能带给我们的最大红利。

    当退休以后,或者实现财务自由以后,如何保持快乐、避免空虚感?可以把过往经历过的那些心流体验的场景,作为一个自我探测工具,来找到真正有热情,能带来满足感的事情。可以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如果钱不是问题,会愿意把时间花在哪?假设在为自己写讣告,希望被后人记住的是什么成就?在人生历程中,什么时候最快乐?回想曾经做过的工作,最喜欢工作的哪个部分?有没有过那种,完全沉浸在所做的事情中,甚至会忘掉时间存在的时刻?这里面的最后三个问题,就是想要帮我们回忆那些,曾经有过心流体验的场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钱,能买到快乐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cc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