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教育
请帮孩子理清交友的界限

请帮孩子理清交友的界限

作者: 补镜人 | 来源:发表于2017-05-16 22:18 被阅读0次
    请帮孩子理清交友的界限

    昨天孩子放学回来,情绪比较低落。她和我分享了一件令她纠结、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的事情。

    我的女儿平时在班级里和同学们的关系都很好。可是,其他同学之间并不都是友好的,因此出现了一些小团体。这些小团体经常自己在一起活动,有着共同的利益,当然也时常会为受欺负的成员出头。

    昨天课间,我女儿班里的一个“好朋友”(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我女儿认为她们之间的关系是“朋友”)让她不要和B同学玩耍,否则以后就不再和我女儿来往。而B同学虽然有一些小毛病,但是和我女儿的关系也比较融洽。因此,这个选择令我女儿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不知如何是好。

    这种例子在学校中很常见。家长要么觉得这不是大问题,过两天就好了。要么就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应该和谁玩儿或不要再搭理谁。于是,孩子一头雾水、似懂非懂地照着去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情仿佛就“解决”了。等到下次再出现类似的事情时,孩子又会陷入到纠结和困惑之中。其实,很多家长都错过了这本可以令孩子内心成长的大好机会!

    无论是在成人还是孩子之间的人际交往中,首先要做的是相互间关系的确认。但是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这个内容似乎是缺失的。幼儿从小就被教育要和他人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大家都是好朋友。因此,在没有发生矛盾之前,孩子之间一团和气,确实可以很友好的相处。可是,一旦出现矛盾,孩子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甚至很多父母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种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朋友”这个概念。也就是说,“朋友”和其他关系如“同学或熟人”的区别在哪里?要成为“朋友”,相互间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人际关系一般来说分为两种:“自己无法决定的”和“自己可以决定的”。

    “自己无法决定的关系”如:同学。只要坐在同一个班里上课的都是“同学关系”。即使你可能不喜欢某君,但是你无法改变你们之间“同学”这个天然的身份。

    “自己可以决定的关系”如:朋友。这种关系必须建立在两人相互认可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你有主动权去决定和谁做朋友,或不和谁做朋友。这是作为个体本身就具有的权利。

    作为孩子,常常无法清晰的界定这两种关系。也就是说,孩子们往往把“同学”关系等同于“朋友”关系。这是因为,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是不需要刻意地去区分这两种关系的。例如,孩子们在一起友好地相处、快乐的玩耍时,无论使用“同学”还是“朋友”来描述,丝毫都不会影响他们现在这种亲密的关系。可问题是,如果相互之间出现矛盾了呢?

    由于惯性思维的原因,孩子不可能在关系概念都不能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去清楚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以文章开始的故事为例,当事人很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不听A的话,以后就不能再和A成为朋友了;可是自己平时和B的关系也很好,完全没有理由和B断绝来往。这时,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理清交友的界限,树立起建立人际关系的原则。

    【每个人都拥有“选择朋友”的权利。这个权利绝对不允许以任何形式被侵犯。】

    这个是人际交往的“底线”,是不容触动的“基本原则”。如果个人与其他人交往的权利被侵犯(如本文中的情感绑架和言语威胁),请立刻终止与侵犯者之间的朋友关系。并应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

    【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朋友的权利,你不能干涉我的权利,同样我也不会干涉你的权利。】

    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朋友”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个体独立性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任何一方做不到这一点,他们之间就不是“朋友”关系。

    即使是朋友,每个人都不能让对方替自己的决定或行为承担责任。每个人做的决定,结果必须也只能由他自己承担。

    “朋友”是个很神圣的关系。人一生中能称得上是“朋友”的人不会很多。我们要从小为孩子树立这方面的意识,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心灵,珍惜那些和我们一样相互尊重对方的人,并清楚的知道交往的规则和底线。只有这样,才能用爱和时间去浇灌友谊,绽放生命中那灿烂的友情之花!

    【本文为“心灵补镜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请帮孩子理清交友的界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dr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