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孩子表达自我意志的机会

作者: 补镜人 | 来源:发表于2017-05-17 08:34 被阅读0次
请给孩子表达自我意志的机会

上次写了一篇《请帮孩子理清交友的界限》,随后收到了好友反映的一个现象,现将原文抄录如下(未删改):

“这个问题(《请帮孩子理清交友的界限》中提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一个前提,就是:A是坚定了不和B玩了,而发动所有和B玩的同学不和B玩;还有一时兴起才这么说的,也许今天说的,明天又和B和好了。甚至于上午说的下午就好了,这节课间说的下节课间就和好了。两个人跟没事人一样。”

这确实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一般的解读是:小孩之间没有常性,一会儿闹翻了,一会儿又和好了,家长不用特别在意。然而事实也许并没有这么简单。

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一个班级里一般会有三种孩子:主导型、顺从型和忽略型。

主导型:顾名思义,就是那种很有主见和号召力的孩子。一般是某个小团体的领袖,个人意志强烈并且要求团队中其他成员赞同和服从他的决定。

顺从型:个人意愿不强烈,愿意顺从组织者的想法。行为表现为低调谦和,一般是某个团体中的成员。

忽略型:游离于各个小团体之外,常常不被小团体争取为成员。对集体活动没有强烈的欲望,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娱自乐。

现在我想提出一个问题:你觉得以上三种类型的孩子,哪一种心理的成长容易处于不健康的状态?

很多人就会觉得是“忽略型”的孩子。可实际上是“顺从型”的孩子心理往往处于不健康的状态。

为什么是这样?

那是因为,“主导型”的孩子是个人意志的表达者。他们内心的想法会直接的表达出来,虽然有时会强迫他人遵守和服从(当然,更多时候是依靠个人的影响力),但是对自己心理的成长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类型的孩子会比较容易形成自己做事的原则和底线。成年以后比较有主见、有想法,能较好地为自己的规划去努力。

“顺从型”的孩子从内心来说渴望一种集体的归属感。他们惧怕被团体抛弃的孤独感。因此,他们宁可选择用“不强烈坚持个人意愿”来换取“成为团体中的一员”。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顺从型”的孩子更注重与其他团员保持一致的立场,而不是表达个人的意愿或按照自身的价值观来判断对错。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状态会导致一定的心理压抑,不利于孩子健康、独立的人格的培养。成年之后容易形成“从众心理”,就是我们常常说到的“老好人”。

“忽略型”的孩子似乎看起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为看上去“不合群”的行为总会让人联想到孤僻或被抛弃。然而,心理学的研究却表明,“忽略型”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往往是健康的。和其他类型的孩子不同,这种看似躲在角落、感觉被忽略的孩子对团体活动没有强烈的欲望。他们不太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是因为他们更加看重自我评价,所以内心也就不会太敏感,不会太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眼神。

由此可见,以上三种类型的孩子中,只有“顺从型”的孩子表现为:个人意志往往不能体现和表达。而当个人意志无法向外表达时,就会压抑在内心,产生不好的心理投射。这也就是为什么“顺从型”的孩子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影响的原因。

为什么会产生“顺从型”的孩子呢?

一般来说,“顺从型”的孩子在家里,要么个人的要求往往被忽略(例如父母更爱另一个孩子),要么个人的要求常常被压制(例如父母会直接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长此以往,他们就习惯于用“不发声”来换取“归属感”,从而对个人独立意识的感知渐渐模糊甚至消失。因此,在学校里也会以同样的模式和其他同伴相处。

那么,如何改变“顺从型”孩子的心理模式呢?

首先,父母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因为很多父母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问题,总将其归结为孩子天生的性格如此)。

其次,父母无论在言语还是行为上,都要让孩子能感受到爱(关键是要“孩子能感受到的爱”,而不是“父母自己认为已经付出的爱”)。这就需要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父母才是塑造孩子最为关键的因素。

最后,为每日忙碌奔波、又想找到一个育儿捷径的你友情赠送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

【只要不做坏事,只要是孩子自我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都应该尽可能的尊重孩子的提议。】

你不打算试一试么?

*注:本文为“心灵补镜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请给孩子表达自我意志的机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nr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