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当了二十二年的天子后,有一天猛然发现,他即位时的那个小不点弟弟已经长大了,应该给他的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也封个诸侯当当,于是就颁令封姬友为郑桓公,封地不大,就在镐京近旁的咸林。郑桓公被封后,还继续在朝中办事,管理封地的事就交给了和;和是他最为信任的一个兄弟呢,办事也同他的名字一样,对百姓是和和气气的,乡间里下的若有矛盾,多晓之以理的调解,加之郑桓公的用度多从朝中拿出,封地里的税赋收的不重,所以周人都很喜欢郑桓公,多将家迁入郑地咸林。
周幽王继位后,对他的小叔叔郑桓公是尊爱有加的,他也知道周人都很喜欢郑桓公,就把他封为司徒,掌管户籍、土地,周人幸福了。河洛之间的人民也很想往。
一年后,周幽王宠爱褒姒,国家乱象丛生,郑桓公操心的每晚都睡不着觉了,可又没有很好的办法;和看见桓整日里忧心忡忡,就对他说:“太史伯见多识广,知今通古,一定会有好的办法。”桓公这才恍然大悟的急急带着和去拜见太史伯。
桓公一见太史伯也没客套直戳戳就把心事说出来了:“太史伯,眼下王室多危,怎样才能逃得一条生路?”
太史伯看了看他说:“只有洛河东岸,黄河、济河的南边,那里可以住。”
郑桓公睁大了眼睛看了看太史公,说:“晕了,那个地方是四战之地,周围诸侯环立,我带百姓去还不是送死啊?”
“呵呵,你有所不知了吧?那地方靠近虢、郐两国,那两个国君都是贪婪之辈,百姓不服的,你现在刚当上司徒,声威正望,他两个必定要巴结于你,所以你去了可先借到一块土地,然后周围的百姓都会归附于你,只要有了人,周围国家就不敢小视于你,谁还敢把那里当成四战之地啊?”
“我看还是到江南去保险一点吧?”
“那可不行,江南楚家势正强呢,人民安心,你去那里,没有人来归附你的,如果周衰落了,楚国必定会兴旺的,到那时,你那有地方生根呢?”
和在旁听的明白清楚,就说:“老先生的意思是有了人了,就啥都不怕了,若没有人,再厉害的天险也守不住的。”
太史伯望着和,点了点头。
桓公又问:“我到西方去,咋样?”
“不行,那里的人都争强好利,你去了难以收拾人心的。”
“今后那个国家会更兴旺?”
“也就是齐、秦、晋、楚吧,这几个国家的祖上都出能人,在百姓中影响很大。”
这时,桓公才明白过来,说:“那好吧,就去河洛了。”
和遵从桓公的意思去了河洛,临走之前,告别自己的妻子。
一进屋,就看见妻子刚刚放下手里的正在缝制的缁衣。和告诉了妻子,要去河洛的事。妻子给她道了个万福,就静静的站在一边听着,听完后,拿起自己刚刚缝制好的缁衣,让和先试试。看着和穿上黑色的官服是那么的得体,那么的英俊,那么的玉树临风,她的心里美滋滋的,她就这样痴痴的望着和。
和看着面前这样玉一样的人儿,想到马上就要分别,心里有些不舍,他说:“这么好的衣服,真舍不得穿,大王泒我去那个管理城池,事情太多。真怕忙起来不小心划破了,辜负了你的一片心啊!要不,我还穿那件旧衣服吧!”
妻子听了,望着和,嫣然一笑,说:“怕什么啊,破了,我再为你作一件新的衣衫。你有事就赶紧上朝忙公务吧,等你回来,我给你做的另一件新衣就做好了,等你回来不试穿吧。”和的心里涌起浓浓的感动。自己总是在外面奔波忙碌,而妻子在家也不闲,照顾着一家老小,还不忘给自己做新衣,穿着妻子做的新衣,和觉得心里暖极了。
和轻轻的把妻子拥入怀中,用脸轻轻抚着妻子的发髻,那熟悉淡淡的桂花的清香,让和有些不忍离开。他的双手紧紧的抱着怀里的人,这是他一生的挚爱啊。她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
“大人,该出发了。”侍从在门口轻声催着。
“去吧!先忙公务,等你回来,再试穿下,我给你做的新衣吧!”妻子推天他,从旁边的柜子里拿出另一块早已裁剪好的黑色细布。
和默默地看了她一会儿,然后转身出了门,上了车,他不想让妻子看到他眼中的泪光,车子渐渐远去了。
站在门口的她,望着远去的车子,轻轻的吟唱:“那件黑色官服穿我交给你做再试上是多么得体,破了,我再为你作一件新的衣衫。你赶紧上朝忙公务吧,等你回来,我就给你试穿做好的新衣吧。。。。。。”眼中的泪水却不知不觉的滑落下来。
附原文: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诗经•缁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