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正月初三,杭州
假期依旧,日子平凡。离开北京到杭州,大致是湿润的吸引。今天下雨还有风,走在西湖岸边风还要大一些,但是这样的湿冷我可以接受,周边的景色更是此刻的北京无法见到的。气温比北京高,湿度比北京大,冷也是暂时的,进了房间就是四季如春的温暖了。
西湖国宾馆临湖的池塘,草葱绿,花烂漫,池水如镜,倒影涟漪。
#开始记日记#736 传统菜出新的一种路径——西湖国宾馆紫薇厅的午餐早餐没有吃烧饼,换成了片儿川,其他依旧是一盘菜叶和一块奶酪。片儿川挺好吃的,在我喜欢的那些面馆都休假过节的形势下,这一碗片儿川可以慰藉我对杭州面条的渴望了。
这盘青菜叶是早餐的必须,当然还有那碗片儿川。
#开始记日记#736 传统菜出新的一种路径——西湖国宾馆紫薇厅的午餐也许是柏悦酒店的大床太舒服了,吃完早饭回到房间,看了一会儿书就想睡觉,索性躺下,没一会儿就睡着了,十一点醒来,十一点半出门去西湖国宾馆紫薇厅吃饭。这餐饭来杭州之前就和董烨晖师傅约好了,自从2016年来过以后,就一直念念不忘。这一点要感谢程郁师傅,是他向我推荐了紫薇厅,并且带着我去了董烨晖师傅那里。那次是我第一次走进西湖国宾馆,吃了饭还在院子里上山游湖的转了一圈,好饭好风景,来过就喜欢了。
董师傅安排了几个菜,其中一道安吉竹林鸡汤汆斩鱼丸是特意为我安排的。用的那条钱塘江鲈鱼是夜里钓上来,早晨送过来的。鱼肉取片切丝再切成细粒,手打上劲做成鱼丸,这与那种鱼茸做成的鱼丸完全两个口感,颗粒状的鱼肉入口有点调皮,追着嚼也就找到了鲜味。鸡汤里加了丽水的红皮石斛,清鲜滋补。
从鱼肉到鱼丸,很是费了一番功夫。
#开始记日记#736 传统菜出新的一种路径——西湖国宾馆紫薇厅的午餐一碗鸡汤一个鱼丸,鲜到一起了。
#开始记日记#736 传统菜出新的一种路径——西湖国宾馆紫薇厅的午餐 #开始记日记#736 传统菜出新的一种路径——西湖国宾馆紫薇厅的午餐董烨晖师傅在制作鱼丸
#开始记日记#736 传统菜出新的一种路径——西湖国宾馆紫薇厅的午餐午餐的菜单
#开始记日记#736 传统菜出新的一种路径——西湖国宾馆紫薇厅的午餐 #开始记日记#736 传统菜出新的一种路径——西湖国宾馆紫薇厅的午餐四样小菜
#开始记日记#736 传统菜出新的一种路径——西湖国宾馆紫薇厅的午餐胡椒甜虾
#开始记日记#736 传统菜出新的一种路径——西湖国宾馆紫薇厅的午餐很喜欢这个生腌蟹
#开始记日记#736 传统菜出新的一种路径——西湖国宾馆紫薇厅的午餐杭州春卷。有笋有雪菜,蓬松酥脆。
#开始记日记#736 传统菜出新的一种路径——西湖国宾馆紫薇厅的午餐宋嫂松叶蟹羹。宋嫂鱼羹的升级版,也是这个季节的时令美味。
#开始记日记#736 传统菜出新的一种路径——西湖国宾馆紫薇厅的午餐河虾饼。
#开始记日记#736 传统菜出新的一种路径——西湖国宾馆紫薇厅的午餐春雨纷纷春笋脆嫩。
#开始记日记#736 传统菜出新的一种路径——西湖国宾馆紫薇厅的午餐虾籽烧鲜米鱼肚
#开始记日记#736 传统菜出新的一种路径——西湖国宾馆紫薇厅的午餐杭椒雪花牛柳。杭椒牛柳,传统的杭州菜。用雪花牛肉来做,就有了升级版的传统菜杭椒雪花牛柳。
#开始记日记#736 传统菜出新的一种路径——西湖国宾馆紫薇厅的午餐小青菜
#开始记日记#736 传统菜出新的一种路径——西湖国宾馆紫薇厅的午餐虾爆鳝鱼面
#开始记日记#736 传统菜出新的一种路径——西湖国宾馆紫薇厅的午餐几样菜都是杭帮菜,但又与传统杭帮菜有了区别,食材升级了,味道也更适合当今食客的口味需求了。传统在延续中有了变化,正是对传承创新做出的回答。席间与西湖国宾馆餐饮老大沈总聊天,我们俩在传统菜的继承发展问题的观点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沈总说,任何创新菜式都要有根。他强调要在传统菜中发现发掘亮点,用今天的手法重新演绎表达出来;我认为,传统菜是创新发展取之不尽的宝库,认真研究,升华改造,对于新人来说就是很好的创新。消费者的年龄差造成了菜品的阶段性,父一辈吃过的,子一辈未必见过,没吃过没见过就等于是新的。那么这种新是时代造成的,更是要求新出时代的特点。食材的变化、呈现的改变、器具的选择、调味的变化等,一方面或几方面,都要反映出时代特点。最关键的是作为厨师你能否在传统菜肴中发现可以利用的元素,用你的聪明才智表现出来。今天中午紫薇厅的这餐饭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案例:基于杭帮菜传统的调整与创新,在适应今天消费形势消费观念上,做了有效有益的尝试。
饭后在院子里散步消食,湖边的小路湿漉漉的,零星有人走过。遥望对面苏堤上如潮的人流,很是认真的享受了这份难得山清水秀中的清静。
岸边远望雷峰塔
#开始记日记#736 传统菜出新的一种路径——西湖国宾馆紫薇厅的午餐晚上去了紫萱度假村里的曼殊日本料理餐厅,边吃边和料理长阿玹聊天,与他的一番对话,又是一番感悟,不过那是下一篇日记的内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