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史记》《汉书》 读书笔记与感悟
《史记》、《汉书》,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有两个原因。一则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都是“正史”的源头;二则,这两部书都成了文学的古典。
《史记》创了“纪传体”,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公认的史书典范,也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名著,司马迁被尊称为太史公。该文叙事自黄帝以来到著者当世,就是汉武帝的时候,首尾三千多年。《汉书》采用了《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从高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后来的史书全用《汉书》的体制,断代成书。称为“正史”。
《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列传占了全书的过半数;司马迁的史观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他最长于描写;靠了他的笔,古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
大概东汉、魏、晋到唐,喜欢《汉书》的多,唐以后喜欢《史记》的多,而明、清两代尤然。但历来班、马并称,《史》、《汉》连举,它们叙事写人的技术,毕竟是大同的。
他作《史记》,叙述和描写往往特别亲切有味,便是为此。他的游历不但增扩了他的见闻,也增扩了他的胸襟;二十几岁做了郎中,三十六岁时,接受了父亲的遗命,做一名太史令,整理编纂史料。三年后,如愿做了太史令。
司马迁后受李陵事件牵连下狱受宫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他忍辱负重,两年后出狱,做宦官中书令,他重新写书。
《史记》窃比《春秋》:明王道、辨人事,分明是非善恶贤不肖,存亡继绝,补敝起废,作后世君臣龟鉴。《春秋》实在是礼义的大宗,司马迁相信礼治是胜于法治的。却并不用《春秋》那样咬文嚼字的书法,只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书里也有议论,那不过是著者牢骚之辞,与大体是无关的。
初中教材《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替换了初三教材《陈涉世家》,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明、令行禁止、不畏权势的形象,文章篇幅较短小、情节性较强。运用对比,侧面描写等手法刻画了周亚夫的形象,他军纪严明,刚正不阿。言行举止体现了一位真将军的风采。
《史记》文学性强,人物形象鲜活,融历史与文学于一体。通读《史记》,可以收获丰富的历史知识,在写作方面也有许多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