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说:“决定人生的并不是你选择了什么,而是你选择放弃什么。”
人生路上,我们会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会面临无数选择。
每个人都在往自己的行囊里放入拿出,犹豫不决。因为放入不易,拿出更难,所以很多人一生都在纠结里负重前行。
殊不知,后半生最顶级的活法是“断舍离”。
01
断:执念
主持人白岩松32岁那年,已经在央视大展拳脚。身兼数职地他,不仅要参与体育、娱乐、新闻等多个领域的节目录制,同时还是三个栏目的制片人。
因此,他对自己有更高的期待和更严苛地要求。偶尔一点小失误,他会自责好久;过程中稍有不如意,他都会把整个环节推倒重新来过。
不断地自我鞭笞、奋力精进,的确让他成为了别人眼中完美的主持人。但他并没有因此得到自己想象中的快乐。
更糟糕的是他的身体也频出状况,最终在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下,他不得不停工一年。
那一年,他放下工作,每天静心阅读,向内观省,明白了“毁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追求完美。”所谓物极必反,太用力的人走不远,过于追求完满,生活反而会漏洞百出。
人生如戏,不必苛求自己的演出完美无缺。
到达不了的高山,远远地看看也好;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坦然放弃,也是一种解脱。
放弃追求完美的执念,与平凡的自己握手言和,才是成熟。
02
舍:攀比
作家丹·格林伯格曾说:“如果你想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作比较。”
因为热衷比较的人,总是拿不同起点的人来羞辱自己。别人的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堪,别人的拥有,会让他们耿耿于怀。
其实,别人有别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轨迹。别人的地图里,没有你想走的路。
要知道,一个人能否活得舒心,并不在财富的多寡,而在于对自我的认可程度。
很多时候,你之所以会感到不幸福,是因为你总活在别人的眼里,失去了自己生活的重心,更忽略掉对自己的认可。
杨绛先生说:“世上唯一不能重演的是人生,该怎么走,过什么样的生活,全凭自己的努力和选择。”
要学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快乐,而不是在别人的生活里寻找痛苦。
今后的日子,放下攀比,专注自己的生活,找回自己,才是最好的生活态度。
03
离:社交
生活中有一种人,他们乐此不疲地出没于各种应酬酒局、聚会,只为扫个微信扩充人脉;他们推杯换盏,虚与委蛇,笑脸相迎,只为达到某种目的,建立利益关系……看似热闹繁华,身边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实则大多都是无效社交。
行至中年,我们早过了在饭局上证明自己、靠酒局来维持关系的年纪。
在乎你的人,不会因为你少喝一次酒就疏远你;认可你实力的人,也不会因为你没参加某次聚会就低看你。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了一定程度,从来不需要用饭局来证明。一二知己、三五好友,平日各自安好,有事鼎力相助,就够了。
一位作家说:“30岁之前,要玩命地做加法,让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30岁以后,这种状态就要收敛起来了,要做一次减法,重新理清自己的人生。”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是否勇于丢弃那些无用的东西。只有断掉心中的杂念、舍弃无益的攀比、远离无效的社交,你的人生才能轻装前行。
生活很复杂,但你可以很简单。
余生,愿你删繁就简,自在生活,不乱于心,不困于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