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恐是同乡

作者: 霜欧迪 | 来源:发表于2017-10-25 17:45 被阅读0次
或恐是同乡

天高,云淡,风清,月明。

秋色正好,恰恰可以轻轻地拈起,慢慢地搁在心上,再柔柔缓缓地牵连出千千万万萦萦绕绕的思。

离人心上秋,这世上有了“所思在远道”,自然也就有“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但对素来懒捋秋丝的我而言,却是嗅到了一缕故乡的味道,方才恍然了入秋以来总是有些恹恹的因由。

多半是少了故乡的一碗面垫底,才会没了力气,日晚也倦了梳头。

勾起我相思意不是催客归的晚钟,而是在简书365无限挑战日更营的同桌尾一生。

昨日,她更一篇新文,先用洒着糖桂花的酒酿圆子钓住我肚子里的馋虫,再用一碗热乎乎的小米汤把我彻底捞在网底,紧接着用她家娘亲亲制的炒馍精准地把我夹在了馍中央。

好吧,还是抛了一切修饰,回归本尊的简单直白吧。

说到底,就是又俗又懒的我,看到她的描述也开始想故乡了,而且是实打实地从莫名其妙就咕咕叫的肚子,还有自然分泌唾液的嘴巴开始。

再接着随着饥饿感伴生而起的却是心底有些惴惴的欢悦,因为我突然觉得我的这位同桌还应当是我的同乡。

可不,小米打底,炒馍画圈,困在圈中不能自拔之人大半脱不了秦晋之地。

这一刻,我才好像瞬间读懂了打小儿就会背的句子。

君家何处住?妾家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样的相逢极美,极好!更是打骨子里就豁开了敞敞亮亮的坦荡荡,表白着磊磊落落的思无邪。

初初见着你就觉着熟悉,就觉得可亲,就觉得已对你一见倾心,怕在江上错过了喜欢的你,于是忍不住地上前搭讪,在薄雾迷离的江上隔着船儿坦然相问。

“亲,我觉着咱俩肯定是曾共饮一江水的同乡!”

“啊?你为什么这么觉着?”

“因为我好喜欢你哟!”

所以,虽然我没有船,但还是停了下来,点开了微信......

结果,自然是让我惊喜和感动的。

我也自然而然地为一切机缘巧合和自个儿从一开始就对新友的喜欢找到了一千一万个理由。

想想在尘世间偶遇了这样的一个人,同样是从啃着馍馍走出黄土高坡,到了烟雨江南端起酒酿圆子,颇有些相似的经历相互映照,足以不恨相逢萍水,只恨相见迟迟了。

如今我这只船漂得更远些,当年大学毕业又离了江南,在更南的地方才将将地系住了舟。而未来,她的小船会到哪儿去,不得而知了。但仅仅在简书上的这并肩而停的缘份,已让我觉得足够神奇了。

而这缘份,又让我们再结了新的缘法。

“吾心安处是吾乡”,两个立意要将心安放在文字中的异乡客,自然又再次被划归进了同一座故园,更多了一份珍重和懂得。

而如此说来,我们就在一瞬之间拥有了更多的同乡,精神上的同乡。

虽然我们来自天南地北,素不相识,却用同样的中国字,一个又一个地敲下了同属于写作者的特殊方言。

不求同地生,不求同处归,只求相偕为伴,同行求索.....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打卡第3天

相关文章

  • 或恐是同乡

    天高,云淡,风清,月明。 秋色正好,恰恰可以轻轻地拈起,慢慢地搁在心上,再柔柔缓缓地牵连出千千万万萦萦绕绕的思。 ...

  •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此典句出自[唐]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 》: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注释: ①长干行:...

  •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长干行四首》 唐·崔颢 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其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 0817古时妹子如何撩哥的

    君家住何处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 一日一书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 长干行(勾搭指南)--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 一日一书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 记·《长干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 君家何处住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唐代·崔颢

  • 读崔颢《长干行》:邂逅相逢

    《长干行》(一)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 或恐是同乡。 (二) 家临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或恐是同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qc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