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性是人类的一个本性,剥离了攻击性的人,也剥离了自己的本性;而具有攻击性的人,则是真实的,因此更有魅力。
通过一项或几项长期持续下去的运动或者爱好,来温养自己的攻击性;在适当的时候,采用可控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攻击性,你才能更容易绽放自己的生命。
精神分析有个说法:儿童需要获得这种感觉——母亲或客体可以在他发出攻击后而得以幸存。孩子因为有全能自恋加攻击性,所以天然地认为家里的所有不幸都是他的攻击性导致的结果,从而会压抑自己的攻击性,或者即便释放,也是以破坏性的方式呈现。父母需要特别提醒孩子,家里的这些事情不是他导致的。
有太多的事情,根本不是你的错!所以,请不要动不动就自责!哪怕真的是自己的错,及时承认错过,改正错误。你依然是那个优秀的你!
温尼科特认为,攻击性等同于生命力。如果母亲在婴儿攻击下得以存活——母亲既没有死去,也没有离开,同时也没有报复惩罚他,那会让婴儿意识到,母亲不是他的一部分,不在他控制之下,是他之外的另一个存在。当母亲能接住婴儿的攻击,母亲就与婴儿建立了联系,一元关系里的攻击性,就变成二元关系中的热情。
活力,总是带着攻击性的。不管怎么惧怕攻击性,我们其实都体验到,如果一个人身上没有攻击性,他很容易像是虚假的,很难和别人建立起生动真切的关系。
青少年、成年人之间,往往也是如此,相互攻击、发生争吵、发生冲突……结果往往导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正所谓“不打不相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