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970170/ede57a80c84ab304.jpg)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喜欢上读小学生的作文。不,确切的表达应是:爱上了!
歪歪扭扭的字迹,
满赋童真的逸趣。
一针见血的诘问,
真实不虚的喜怒……
比起那此起彼伏的华丽文采,矫揉造作的虚伪词藻。每每阅读到诸如“同桌不喜欢我,因为我也不喜欢她……”之类的语句,总能让我伏慑于真实的力量。
六年级的刘家宏,这周又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叫作《我得到的启发》。这个很“儿童”的题目,在我眼里却有着十足的魅力,因为在这个煞费苦心用十几二十个字“精心编撰”的“标题时代”,这样质朴无华,直奔主题的题目不多见了!
毫无例外的,短短的几百个字内,就多达三五个错别字。我耐心地加以标注,予以修正。突然,一个问句深深吸引了我!
原文写道:
“姐姐,你说边儿上那朵花儿长得多么好看啊,我凑进去闻了闻,为什么它一点都不香啊?”
姐姐反问道:“为什么花儿一定都是香的?”
“我”突然一下子懵了,瞬间觉得姐姐说的很有道理,对啊,“为什么花儿一定都要是香的”,或者更为准确一点——“为什么好看的花儿一定都被默认为是香的?”
难道因为一眼望过去娇艳欲滴,它就能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吗?
我被眼前这个大多时候沉默寡言的孩子震惊到,不!是震撼!
在大多数人眼里,这个原本瘦削、木讷、甚至给人有些呆滞的孩童,原来他那看似“清幽”的思想界识里,舞动着无数即成为燎原之火的萤光,深邃只是蒙蔽浑浊,光明才是个中内涵!
是啊,为什么外表美丽的东西,就要强行赋予它“善良”,为什么未能留下惊鸿一瞥的东西即使“芬芳四溢”也会被选择性无视……
这个社会的冷漠和猜忌,傲慢与偏见,不正是家宏笔下那朵绚烂花儿开出来的“美丽”吗?
下午第一节课,五年级的李轩宇气冲冲地跑过来告诉我:“Y老师,你说XX老师配当老师吗?”
我满腹疑惑,“咋啦?气鼓鼓的,生那么大气!”
轩宇义愤填膺地拍拍桌子,近乎咬牙切齿地说:“Y老师,我们班某某同学,作文写得超级好,明明就可以得满分,全校同学都看了都说好,偏偏XX老师说他某个字写歪了,故意扣了0.5分,你说他是人吗……”
那愤愤不平的样儿,我真是觉得又可爱又好笑!
我笑着问:“你确定全校几千个同学都看了某某同学的作文?几千个人意见就那么出奇一致?这些意见你做了有效的数据统计?是抽样调查呢还是普及调查呢……”
我还未说完,轩宇忍不住打断我的话,并表示确定以及肯定,最后还忍不住余怒未消的撒娇似的来一句:“反正Y老师,您肯定不会这样……反正您看到那篇作文一定很喜欢……”
他那立场坚定,打抱不平的决绝小眼神,通过凝聚的空气向我传来。我居然为自己刚刚那有些“过分理性”的凌人语势倍感自责……
是的,孩子们说话向来都是不够理性的。但他们的立场从来都比社会上任何一个自诩游刃有余的成年人更坚定不移。也许你轻而易举就可以以“理性逻辑”去戳穿他们的“幼稚谎言”,当你自鸣得意,盛气凌人的时候,你却悲哀的忘却了,饱经人世的你——恰恰丢失的是那份敢爱敢恨的“感性”!
当一个人明明知道你是老师,他却站在你面前来批评老师,除了极个别的恶意,更多的人其实是在意!
当一个人明明知道你喜欢另一个人近乎疯狂,他仍旧敢于站出来否定你喜欢的。除非愚蠢到不能自己,说明他真的发现了你喜欢的那个人真没有你想的那么好,他只不过想以最直接最原始的方式传达给你他的意见,那种不加以任何修饰的直言不讳也许正是一种深怕你被蒙蔽而反遭伤害的焦急!
也许你一开始不应该厌恶、反感;也许你以童真一样的心去聆听明辨,或许你收获到不是愤怒而是一份久违的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