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与手少阴经
心居于胸中,在肺脏的下面。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心主血脉,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圄,汗为心之液。乎少阴经属心,下络小肠,所以心与小肠相表里。
1、心脏的解剖及生理
(1)心脏的解剖:古代的解剖学对心脏的位置、形状及构造都有较早的认识,《灵枢》、《难经》、古代的《脏腑景图》、《针灸大成》等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古人认为,心在肺的下部,横膈的上部。心的前方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盖,它在第五到第八胸推的前方,所以它的两側与胸膜腔及肺相邻。心外有赤黄脂裹,是为心包络。古代的解剖图《脏腑内景图》也指出心脏犹如含苞待放的莲花一样,其形状近似前后略扁的圆锥体。现代的解剖学也证实了心的构造的确象古人形容的那样,心内有孔窍,有四个腔,心包络终于心包之上,心包起着保护心藏的作用。
(2)心脏的生理:心为君主之官,对人体起主宰的作用。人的生命活动,包括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四肢百骸的生理活动和精神思维活动、情志的变化等等,都是在心的支配或协调下产生的,所以心在五脏六腑中占领导地位,它主宰着人的生命活动,因此体内的各脏腑、组织、器官只有在心的支配和协调下进行活动,才能发挥它们各自正常的作用,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心脏的功能正常,五脏六腑都安定,人的生命相对的就可以延长。心脏的功能不正常,五脏六腑都会出现异常的情况,使人的寿命缩短。心对人体内各脏腑组织和器官的支配和协调作用,是通过心藏神和心主血合脉这两方面的生理功能来实现的。所以下面我们接着分述这两个方面。
心藏神:什么是神呢?古人认为“神”就是变化莫测。人的生命活动,无论是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还是人的精神思维的活动及其变化,都是难以知道,神妙莫测的,古人就把这种肉眼看不见的人的内在的生命活动称之为冲。神是五脏气的总称,故“神气”一方面是泛指一切生命活动的表现,另一方面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这相当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比如人的精神状态的好或坏,思维活动的敏锐或迟钝,意识清楚或糊涂等等都是神的表现。那“神”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古人认为它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是说存生命就有神的存在,这是指胎儿在母体时的神的先天部分。到貽儿脱离母体之后,它就要依赖哺乳或饮食水谷的营养,使气血不断地充足,五脏的精气不断地充盛,神才能不断地得到后天的补养以继续发挥它的生理作用。因此神的先天部分是从母体获得的,而神的后犬巛分是婴儿自身的精微补充,但是其物质基础都没有离开精血。血是中焦脾胃所吸取的水谷精气得心火的熬炼变赤而为血液的,所以心垒血。“神”要得血才能生,故“神气”产生于心,赖心的血气来营养。气血充足,心气旺盛,神气就充沛。气血亏损,心气不足,神气就会衰败。
心藏神首先说明了神是心脏生成的,并赖心的血气来濡养。另外也说明了人的高级精神活动及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即心的功能又通过神的生理活动而表现于外。比如《内经》认为能够支配外来事物的叫做心,心在支配外来事物时留下的记忆的印象叫做意,意念积累所形成的认识叫做志,根据认识而研究、考索一切事物的变化叫思,由思考而有远的推想叫做虑,在思考的基础上,而能正确地处理外界事物的叫智。这意、志、思、虑、智都是神的作用。因此眼看东西,耳朵听声音,说话,做各种运动等…切思维意识及形体的活动,都是神的生理活动的表现形式,所以有“神明”之说。
神,随着气血运行到周身,脏腑、组织和器官各安其位,各尽其职,因此神就是生命的主要象征。故“得神者生,失神者死”就是心藏神的重要生理意义。
心主血脉:心主血脉是指心主管血液及脉气。心主血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说心有生血的作用。唐朝的王冰在次注《素问》时说:血是心的精气营养而生成的。《灵枢》也说过:从中焦的脾胃所生化的水谷精微之气,得到心阳的熬炼,变化而为赤色迎液,所以血的生成主要是心的作用,没有心阳的火热之力,营气则不能化赤而为血液。另方面是说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循环运行的功能。血液生成后,在心的推动下,经过旆臚,尜后运行全身,以至人体的最表层一皮毛。这不仅发挥了血液营养全身的作用,而且对全身的各个脏腑、组织和器信也起到了训节的作用。古人对心是血液循行的原动力的发现,比外国学者的发现早两千余年,西医也证实了这一点。
心主脉,祖国医学认为心脏和血脉从解剖学来看是直接相连的,所以“心合脉”之说。从血脉的生理功能来看,它是血液运行的通路。同时脉也有推动血液周流全身的作用,但是脉气必须依赖心气的濡养,心气是脉气得以维持的基础,因此心气是血液运行及脉气的主要动力。故有“心藏血脉之气”的说法。
心气和心血、心阴和心阳的作用:心脏内的气血、阴阳是全身的气血和阴阳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们具有营养心脏的功能。心气主要是推动血液的运行,维持血液的循环。心气足则心血运行通畅,心气不足则心血运行不利,严重的会导致血行瘀阻而出现胸闷疼痛,面色青紫等病症。同时还会引起全身气虚的症状,如气短、神疲、乏力等症。心血主要是维持心脏的正常搏动和心藏神的功用。心血足则心脏搏动正常,人的高级精神活动也正常。心血不足则心脏的搏动就会有异常的表现如心悸、脉结代或脉迟或脉数的心跳节律失常的情况。心藏神也会表现出异常的情况,如失眠、多梦、易受惊吓等。同时还会引起全身血虚的症状如面色不华、眩晕、歇细等症。心气利心血共同维系着心脏的生理功能,者互依存,相互制约。心气和心血的异常变化会导致全身气血的异常变化,而全身气血的异常变化也会影响心脏气血的异常变化,因此它们不仅是心脏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维持心脏的气血利全身的气血之间的正常比例状态的必要因素。心阴和心脏的搏动,心藏神的功能有密切关系。心阴足则心火不上炎,心脏的據动正常,心神能够安藏在心中。心阴不足刖心火上炎,神不守合而岀现心悸、失眠、多梦心烦、脉细数等病癣。同时还会引起全身阴虚的症状如潮热、盗汗、舌质绛等症。心阳对全身有温煦的作用。心的功能正常则水火相济,阴阳平衡。心阳的功能异常,可以表现为阳虚则寒的情况而出现畏寒、四肢清冷、脉沉迟无力等症。也可以表现为心火上炎的情况,这种情况常常是因为阴虚火旺或邪热侵入心包所造成的而表出心烦、口舌糜烂,小便赤涩、尿血等病症。同时也会引起全身阳气功能失常的症状如神疲、少气懒言、踡卧嗜睡、畏寒、肢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面白、舌淡等阳虚水寒的病症或高热、神昏谵语等热扰神明的症状或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等阳气欲脱的病症。心阴和心阳共同维系着心脏的生理功能,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心阴和心阳的异常变化会导致全身阴阳的异常变化,而全身阴阳的异常变化也会影啊心脏中阴阳的异常变化,因此它们不仅是心脏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维持心脏的阴阳和全身的阴阳之间的乎衡关系的必要因素。
2、手少阴经的循行及生理
(1)手少阴经的循行:心的经脉叫手少阴经。手少阴经,起于心中,从心中向外循行还属于心系,然后通过横膈,向下联络小肠。
它的一条支脉,从心系向上,挟着食管上行,连系着眼球与脑相连的部位。
它的一条直行的脉,从心系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的部位,下行时沿着上臂内侧的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阴经的后面,到达肘窝后沿着前臂内侧的后缘,循行到掌后骨的地方,进入掌内的后缘,然后沿着小指的内侧到达小指末端的少冲穴,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交接。(见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26032799/81fd7aceb0fbb985.jpg)
(2)手少阴经的生理:手少阴经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运行心脏的气血,联系并濡养与心有密切关系的组织器官。因为手少阴经,起于心中,还属于心系,所以它以运行心脏的血气为主。因此《灵枢·经脉篇》有“心手少阴之脉”的说法。即指出心与手少阴经的生理关系。另外手少阴经内属于心,并且上连于肺,下连于脾、肝、肾三脏。外络于舌及面、系于目系。使以心为主要器官的血液循环系统,成为一个完整的小有机体,使心所生的血依靠手少阴经输送出去,从而维持了心主血合脉,心藏神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手少阴经的循环出现了障得,就会影响到心血的循行和脉的正常功能而导致心功能尖常的病症。手少阴经还维系并濡养与心有密切关系的组织器官。心的血气通过手少阴经的循行,柑继运送到舌、面、目及上肢內后侧的筋骨等各组织器倌,使它们得到心的血气的直接濡养,从而完成它们自的尘理活动,如眼由手少阴经与心相联系,心的血气通过手少阴经的循行,使眼得到血气的濡养,使两眼转动灵活。舌通过手少阴经与心相联系,心的血人通过乎少阴经的循行,使舌得到心的血气的濡养,舌主昧觉,舌的转动与调节声音的机能才能正常发挥。如果手少阴经的经气上逆而不能正常的运行,那与心有密切联系的组织器官,就会失于心的气血的濡养,而出现语言蹇涩、目光呆滞、面色苍白、上肢内后侧麻木、疼痛等病证。所以手少阴经以运行着心的血气为主,并联络和濡养着心脏及与其所联属的组织,使它们得以完成各自的正常工作。但是手少阴经还需要依赖心的血气的濡养,才能够正常的运行并发挥它联络心与个组织的作用。
3,心与其它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
(1)心与舌的关系:心开窍于舌。因为手少阴心经的别支上行挟咽喉而主舌本,因此心的血气上通于舌,心与舌的关系密切。舌的生理功能有二;其一,是舌主昧觉。其二,是舌为声音之机即舌有调节声音的机能。这两方面的生理功能都是在心气和心主神明的作用下产生的。心气足则昧觉灵敏,故有“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的说法,舌体的运转与活动也灵活,舌质也柔嫩润泽。如果心气不足,舌失心的血气的耆养就会出现“舌卷不能言”、语言蹇涩的病症或者出现舌体糜烂、舌质有痧点、饮食不辨味道等病症。但舌部如果发生了病变,也能反映出心功能的变化,故有“话为心之苗”的说法。
(2)心与面的关系:心之华在面。“华”即指人体的精华透露于外。心之华在面是说心的精华表现在面部。因为人身的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都上行于面,所以面部的血脉最丰富。面部虽然受血脉的濡养,但也能反映出心气的盛衰和血脉的充足与否。如果心气足,血液充盈,运行通畅,那么色就会红润、光采。如果心火旺则面色易赤。心气不足,血脉虚弱面色会苍白而没有光泽。如果心气衰竭,血行不畅甚至出现瘀滞,则面色就会如漆紫一样且有枯萎的现象。所以面的颜色和光泽,可以反映出心气和血脉的正常与否,因此有“心者,其华在而”,“心者,其荣色也”的说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手少阴经是心与舌、面、目等组织器官的联络系统。如果没有手少阴经的联系作用,那么心与舌、面及上肢内后侧的肌肉、筋骨等组织就不会成为一个小的有机整体。心的气血也不会输送到它们之中,舌得不到心脏的濡养就失去了主五味的作用。面得不到心气的濡养则面枯色夭,所以无论是心,还是与心关系密切的组织,具有手少阴经这个中间的媒介把两者有机的联系起来,才能使它们相互协作,共同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任务。与此同时,手少阴经也离不开心的血气的濡养,否则手少阴经的生理功能就不能发挥。因此心与手少阴经之间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