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运营
2018-07-30 一支铅笔和百万粉丝

2018-07-30 一支铅笔和百万粉丝

作者: Delmar的运营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18-07-30 21:00 被阅读0次

这是一支铅笔和百万粉丝的故事,运用得好了,就能让你的社群产生自组织。

一支铅笔的故事

一位穿着棕色马丁靴、黑色工装裤和蓝色背心的阿拉斯加工人刚砍完一棵雪松,然后拉到市场去卖给了一位法国籍商人,商人将雪松拉回自己的工厂,简单处理后通过海运的方式运到了印度,随后卖给了一位印度木材商。木材商将雪松加工成了铅笔木杆,卖给了同胞铅笔商。

与此同时,一位穿着白色上衣的中国商人正指挥着他的员工将炼好的蓖麻油装箱搬上车,准备通过陆运的方式寄给印度铅笔商。而在俄罗斯奥伦堡市的化工商人也在指挥着她的工人将石墨、粘土、石蜡、硫化镉搬上飞机寄给印度铅笔商。

不日,铅笔商收到了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货物之后,又在马德里采购了一批黄铜圈。他便开始指挥工人按照一步步的工序将铅笔生产出来,笔杆必须用雪松木,将石墨、粘土、石蜡等混合制成笔芯填充到笔杆里,外面涂上 6 层蓖麻油油漆,再将硫化镉做成颜料为橡皮涂色,最后套上黄铜铁圈。第二天印度铅笔商将制好的卖给了各国经销商,经销商再转手卖给零售商,最后,你在超市的货架上买回了这支铅笔。

这就是你手里正拿着的那支铅笔的由来。上面的故事是虚构的,想说明的是,一支看似便宜的铅笔可能是由不同的人、多种运输方式汇集到一处,再分发到世界各地。这之中,聚集了多少人的劳动,数也数不清。但,最有趣的是 —— 他们互不相识。这一切都是市场机制在发挥着作用,市场协调了人们的分工与合作。

强大的粉丝团

为铅笔贡献出一份力的人各自的目标不一定一样,只有铅笔厂的目标是生产铅笔,中间其他的商人的目标是为了卖出自己的产品。与铅笔的故事不同的是,粉丝团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希望自己的偶像红起来。但这并不影响粉丝团和铅笔故事的相似性,都是一群互不相识的人,在某个机制的作用下,通过分工和合作间接地完成了一个最终的目标。

也许多数人对粉丝的印象就是「脑残」,但只要你细细研究,会发现粉丝团内部也有很多的分工,有管理组、应援组、美工组、视频组、反黑组、前线组、手绘组、资源组、字幕组、打投组、安利组和数据组如此之多的细化分工,他们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为偶像共同努力,比如打投组为偶像刷票、安利组当水军转化路人粉、美工组为偶像制作精美海报等等。

最近很火的吴亦凡粉丝与虎扑直男 skr 大战。两边都有明确的分工,一边是粉丝上述的有人组织的行为,跟上文类似,一边是直男自发的行为,比如友军建假答题网站骗粉丝,虎扑用户大量发帖调侃吴亦凡。不过由于虎扑发帖门槛高,导致粉丝团在微博攻占一切的模式无法在虎扑复刻,现在能看到的就只是虎扑用户单方面的开战。

那么,作为运营应该如何借鉴「粉丝团」这种模式呢?三步走:

  1. 设立一个共同的目标。
  2. 召集一批人内部细化分工。
  3. 严格执行,不断调整。

以「运营深度精选」为例,简单剖析一下:

  1. 为社群建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先将用户按地域分群,建立共同目标是「学习身边好的运营案例,结交身边好的运营人」,这样让用户觉得触手可及,而不像以往远在天边,学习一下之后就没之后了,现在的案例或大神都在身边,自然参与程度就会更高,降低了学习和沟通成本。
  2. 召集一批人内部细化分工:既然目标是学习好的案例,落脚点是学习,最好的模式就是班级模式。于是,「运营深度精选」召集了一批自愿者,将每个群变成一个个「班级」,有班长、学习委员、活动委员,班长负责规划群内同学的学习路径,学习委员负责输送学习资料、引导和参与讨论案例学习,活动委员负责调动同学参与各式各样的运营活动。这是小的社群,往大了说,「运营深度精选」还有内容审核组、社群运营组(班级模式)、商业化组和用户增长组,组如其名,内容审核组负责审核优质的、精选的运营相关内容,如文案、活动案例等,社群运营组负责提高同学的运营素养和能力,商业化组负责帮助同学变现,比如对接一些收费课程、简历修改等,让同学的所学能够变现以此增强用户粘性,用户增长组则是对外拉新,朝向目标「结交身边好的运营人」努力,让原有用户觉得有持续性获益。
  3. 严格执行,不断调整:各组成员依据自己的职责严格执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去调整。因为每个社群的情况不一样,就需要班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规划,打个比分,可能在广州群适合的读书模式在深圳群就不一定合适,在深圳 1 班的活动模式在深圳 2 班可能也不一定合适,班委的作用就在这了。

这只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的收获,对于这些自愿者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其实就相当于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的分别了。自愿者能够直接地、快速地接触到这些材料,无论是学习资料或是变现渠道,并且还有一个没有跟工资挂钩 KPI 的社群给他们去运营,这能让他们大胆地去试验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的社群能够细化分工,让一部分用户参与到社群的运转工作中,并且有相应的价值持续产出,社群就会自行运转下去。最重要的就是两点,一个明确的目标让大家知道要做什么,一个细化的分工让大家知道要怎么做。以上,就是《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第七讲给我的感悟。


微信公众号:Delmar(微信号:iamDelmar)

相关文章

  • 2018-07-30 一支铅笔和百万粉丝

    这是一支铅笔和百万粉丝的故事,运用得好了,就能让你的社群产生自组织。 一支铅笔的故事 一位穿着棕色马丁靴、黑色工装...

  •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2

    第二章主要讲了分工,没有一个人能独立制作完成一支铅笔,一支铅笔的完成可能经历了上百万人的参与。是的,越是现代社会,...

  • 置换法解题二例

    9.一支钢笔和3支铅笔共10.8元,一支钢笔的价格是铅笔的6倍,钢笔和铅笔多少钱一支? 解法引导:题目很容易发现:...

  • 随笔  2017.11.16  🌥

    我:我手中有两支铅笔,你手中有一支铅笔,我比你多几支? 生:一支! 我:我手中有三支铅笔,你手中有一支铅笔,...

  • 坚持画画4月28日

    一支笔搞定,哦,还有铅笔和橡皮,嘿嘿

  • 一支铅笔的爱情

    一支铅笔的爱情 林丽筠 一支铅笔爱上了一本笔记本。...

  • 麦田秉的作文集

    铅笔 李秉宸 我偷偷藏了一支铅笔, ...

  • 无心学术之三——书画打卡

    在只有一支自动铅笔的情况下能画一画高颜值的人真的超级开心的? 与一支铅笔和一支钢笔作伴,和着清凉秋风,生活便是无比...

  • 一支铅笔的梦想       作者:张心月(小飞蛇) 三年级

    哈啰,我是一支铅笔,我的身体细长,穿着草绿色的西装,妥妥的大帅哥一枚!别看我只是一支铅笔,我可是一支有梦想的铅笔,...

  • 日常练习

    端午快乐~ 照着微博上的教程画的,没带别的装备,只有一支HB铅笔,一支自动铅笔和一块橡皮,画得比较粗糙~所以加了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7-30 一支铅笔和百万粉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dq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