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微博上关注的一个博主,今年刚大四毕业,现在一家新媒体公司实习。对她,说是仰慕,更多的则是期待。19岁,靠写作成为签约作者,经济独立,在北京租有一处住所,几十平米的房间蜷缩在车水马龙的一角,她的生活却似湖水般舒展,所有安排均是紧张有序地进行。
一周飞4个城市做项目调研、宣讲,刚刚结束毕业论文答辩,转身便要投入最后一个大学生竞赛的收尾工作,这样充实的生活满足了我一直以来对于一个都市青年应有的生活设想。
我很好奇,一个人在大学究竟要怎样努力,才能在毕业后过上自己认为坦荡荡的生活。大三,是一个岔路口,它不同于高考,万人同过独木桥,考研、兼职实习、找工作,像潘多拉的魔盒,给了我们无限选择。
Daisy,师范专业,已经签署免费师范生协议的她坚定要做科研,从大一起,跟着实验室里的老师一起做实验,剪草、洗样本是我经常听她提起的。大二,她开始组织自己的科研团队,从选课题到实验设计,为期一年的默默付出让她在最后结项的时候显得是那么自然。
我记得,一次年级报告会上,她曾说:“我不是一个善于把握机遇的人,但我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肯等甚至能够创造机遇的人。”到了大三,在寝室基本看不到她的身影,一次看到她和团队在教学楼围着方桌认真地小组讨论。我突然发现一个人认真起来的样子是那样迷人,像春日里的柳絮,又像海草里穿梭的水母,轻盈而洒脱。
于洋,学软件出身,大二的暑假找了一家公司实习,我不清楚他每天的工作,但那段时间,每一次听朋友提起他,总摆脱不了一句话:“他太忙了,别打扰他。”直到后来,我在学校迎新的队伍中遇见他,我问:“实习怎么样?”
“还不错,除了起早贪黑学一些自己不懂的知识,其他要做的都是自己分内之事,还蛮充实的。”他笑了,在迎新的队伍里,成为和这幅明亮画面的一部分。
大三,来的太快了。
还没完全褪去初入校园的稚嫩,不过是在学生工作中摸爬了一段时间,敲去了年少骄躁的泥渍;不过是经历了几次兵荒马乱的考试周,掸去了青涩面庞上的浮尘。大二入大三的这个转折点就像当年高考百日誓师一样隆重,只是这次,没有那么多并肩同行的面孔。
那次从图书馆自习回来,已经很晚了,校园的小路上只有路灯映着灯光一点点地蔓延向远处。我看见L学姐,她一手提着电脑,一手抱着厚厚一打资料,走的有些吃力。我走上前去打招呼,顺便帮她分担一些。
我接过她手里的资料,还有些温度,应该是刚从打印店拿回来的。当我问道她怎么一个人拿这么多资料的时候,她笑了:“这些考研复习资料和学校的信息我需要打印一下回去再筛选一遍,多是多了点,但作为考研第一步万不可大意了呀? ”
我们的聊天很平静,在这个祥和的夜晚,似乎没有什么让人心生波澜的事情会发生。我把L学姐送到住处,写过她挽留的好意,独自返回。我在想啊,专业课、考研、找工作、兼职实习,大三到底应该怎么过?
《中国合伙人里》有这么几句话:“我们都想找到一个现成的答案,我们都希望有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生活,其实,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生活,生活是自己的。”就像Daisy常在我耳边说的:“我们终其一生想要塑造一个自由、松弛而坦诚的灵魂,一直在观望远方却忘记了身边的风景。”
其实,一个人按部就班的姿势是很踏实的,习惯于观望周围人的步伐让我们不至于和主流格格不入,却会限制了我们伸展出自己的枝桠。有趣的人从来都有自己的方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让我们把一生所遇、所想精心地装进属于自己的篮子,留下一份珍贵的际遇、共鸣,然后,满载而归。
作者:期年
标签:我相信,这四年是值得期待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