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释义:
人活着身体柔弱,死后就变得坚硬。草木生长时枝体柔脆,死时就变成枯槁。所以,坚强的遭遇死亡,柔弱的能存活。以兵恃强会遭毁灭,木强会遭砍伐。强大处下位,柔弱处在上位。
导读:
本章表现老子贵柔戒刚的思想。先总结人生和草木生长的规律,阐明万物“坚强者”必然会遭到死亡,“柔弱者”定能存活的道理。进而又说明“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的规律。最后,老子即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规律得出结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辩证哲理。这也就是老子所谓“柔弱胜刚强”的思想。
感悟:
此章例举柔弱与刚强之得失,其意深邃。修真之人应知,性情刚烈不阿,遇事主观固执,与人论事争辩,得理不饶人,甚至暴跳如雷,大动肝火。此类太过刚强,柔性不足的处世态度,即使功德甚多,也难入圣成真。唯有时存悔过之念,以真水克邪火,以智慧剔除心头邪气,磨掉刚愎之性,化刚为柔,才能渐入于中和之道。
过刚固然不好,但过柔也不合道用。如果生性近乎软弱,有如“好好先生”,处世往往失去原则,善恶混淆不清,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显得软弱无能。此乃柔性过盛,刚性不足,优柔寡断,失却中道,亦不能道成得果。
修道证道,贵在天真流露,平常行事一切遵理,处于中和,不存一丝后天习性。无论偏刚或偏柔,皆不合道,皆难登一尘不染之莲台。所以说做人要如水,上善如水,刚柔并济,才能“化浊返清见原来,气畅中和证莲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