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作者: 套马地汉纸 | 来源:发表于2019-11-21 12:38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的时候就变成僵硬了。草木生长的时候形质是柔脆的,死了的时候就变成千枯了。所以坚强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受灭亡,树木强大就会遭受砍伐。凡是强大的,反而居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占在与在上面。

        这一章老子从人类和草木的生存现象观察中,从直观认识的角度,说明成长的东西都是呈现柔弱的状态,而死亡的东西都是呈现坚硬的状态。老子从万物活动所观察到的物理之恒情,而断言:“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他的结论还蕴涵着强悍的东西易失去生机,柔韧的东西则充满着生机。这是从事物的内在发展状况来说明的。若从它们外在表现上来说,坚强者之所以属于死之徒,乃是因为它的显露突出,所以当外力冲击时,便首当其冲了;才能外露,容易遭致掊击,这正如高大的树木容易引来砍伐。人为的祸患如此,自然的灾难亦莫不然;狂风吹刮,高大的树木往往被摧折。小草由于它的柔软,反而可以迎风招展。老子对于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世界上的东西,凡是属于坚强者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

        读到这,我们不难发现,老子的道德经其实是讲了,三个层面的问题,即道、德、法。道、德就是关爱,呈现的状态就是柔弱,法就是防止人性出现漏洞,呈现的状态就是强硬。老子认为这三者是贯通的,不能单独强调一个方面。

        单从道德层面而言,老子认为,人生在世,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有良好的处世修养。

        我们感到,这一章又一次表达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这种思想来源于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总结。这里,无论柔弱还是坚强,也无论“生之徒”还是“死之徒”,都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因素在发挥作用。这个结论还蕴含着坚强的东西已经失去了生机,柔弱的东西则充满着生机。老子在这一章里所表达的思想是极富智慧的,他以自然和社会现象形象地向人们提出奉告,希望人们不要处处显露突出,不要时时争强好胜。事实上,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不少这样的人,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读到这,我们也想起了一个太阳与风的故事。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强有力,风说:“我来证明我比你行,看到那个穿大衣的老头了吗?我敢打赌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脱掉大衣。”太阳于是躲到云后,风开始吹了起来,而且越吹越大,一直大到象一场飓风。但是风吹得越急,老人越把大衣紧裹在身上。终于,风平息下来,无奈地放弃了。太阳从云后露出来,开始以它温和的微笑照着老人。不久,老人开始擦汗,并脱掉了大衣。太阳对风说:“温和和友善总是要比愤怒和暴力更有力量。”

        由此我们也领悟到,在一个自然的法度内,关爱和友善具有更强大的力量。因此,当你希望别人同意你的想法时,请不要忘记:以一种友善的方式开始,温和比强硬更有力量。这就是以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最好运用!确实,如果你大发脾气,对别人说几句不中听的话,你会有一种发泄的快感。但对方呢?他会分享你的痛快吗?你那充满火药味的口气和敌视的态度,能使对方更容易赞同你吗?人与人如此,国际关系不也如此吗。上善若水,在此老子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千古的智慧。                         

                                    2019-11-2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az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