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

作者: 常青子木 | 来源:发表于2022-09-25 20:33 被阅读0次

    只有及时地在阳光下捡漏,方能在风雨中闲庭信步。——题记

    不知从啥时候起,捡漏这个词儿用在了古董交易市场,专用于以超低的价钱买到了实际价值远远超出售卖价格的古玩物件。

    捡漏一词儿大流行,应该是在各地电视台推出“鉴宝”类节目之后。经常会从节目主持人或现场文博专家嘴里说出“捡了个漏”之类的话。

    其实,出生在偏远山区的我,从小对“捡漏”这个词并不陌生。

    我小时候在老家住的是土墙瓦房。墙是干打垒土墙,房顶的瓦是父亲手工制作成型并烧制出来的。所以,那种土墙经不起雨淋,瓦也不是很结实。猫子或大公鸡一旦上房扑腾几下,就会有瓦片开裂。开裂的瓦平时看不出,却总是在雨天,屋里头这里那里漏雨水的时候才能知道。

    如果是在白天,外面雨大屋里漏雨也特严重的时候,父亲会裹上塑料雨衣,戴上竹篾编制的大雨帽,搭一架长梯子就爬上屋顶去捡漏了。我们在屋里头用一根长竹竿子戳着漏雨的地方,以便让父亲在屋顶容易看清漏雨的点位。如果仅仅是裂了一片瓦,容易置换,父亲就立即换上一片瓦,漏子就算堵住了。如果是问题复杂的,一时半会堵不上的,就先用一块塑料布蒙在那里,屋里暂时不漏雨就好。

    等到雨过天晴之后,父亲一稳是要上房捡漏的。捡漏有大捡,有小捡。如果下一场大雨,发现漏雨的点位多,那就得大检。大检的时候除父亲以外通常会再请一个帮忙的,一般是请村里年龄偏大的有经验的人。两人一个在房顶的前坡,另一个在后坡,从一边仔仔细细地往另一边捡。首先是检视,也就是仔细观察(用眼睛扫描)哪里有破了的瓦需要换掉,或者是瓦片与瓦片之间接缝溜脱开了需要重新摆正接好。这个过程是非常小心翼翼的。一来是怕有漏雨的地方没被发现;二来是我们当地自家烧制的瓦普遍较脆,经不起用力,稍不留神,就把好瓦片踩裂了,原来的漏子没有堵上,再踩出新的漏子来。所以,前后坡捡漏的人都是双脚并双手在屋顶缓慢且轻盈地爬行。

    而每每这个时候,我们哥儿几个也都守在那架梯子上下待命。一个攀爬在梯子最上端能看见房顶的地方待命,另一个站在梯子下面扶住梯子。说是扶梯子,其实就是机动,屋顶上瓦不够就递瓦上去,或是需要别的物件就赶快去找了递上去。

    捡漏,对于乡间住瓦房的人家,是年年都要及时做的常规活计。一般都是在夏季大雨来临之前。如果在该捡漏的季节忘了这事,一旦下起连阴雨一连许多天雨不停歇,屋里头大大小小漏雨不住,一家人就很是烦心。我记得小时候,有次在半夜里突然雷雨交加,雨水正好漏在我床上,我醒来之后发现被子打湿了一片。有时候是漏在床边,我就赶快爬起来把漏雨的那边竹席子卷起来,用一把椅子抵住卷着的竹席,让雨水穿过床铺草漏在地上。又或者在漏雨的地方放一个盆子或瓦罐子接水。

    每每这个时候,就盼着雨住天晴,盼着父亲上屋顶捡漏。

    后来,在我读中学的时候,老师经常提示我们要及时“查漏补缺”,就是通过正规考试或自己做模拟试卷,检查哪些该掌握的知识点还没有掌握,把重点难点各个功破,不留死角。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是清华学子写的,他在总结学习经验时说,他的“查漏补缺本”(也叫“错题集”)对他学习进步起到很大帮助。坦白地说,我读书算不上学霸,但也略略知道他总结的学习经验是极为正确的。

    捡漏,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克服缺点完善自我不断向好的精进过程。像我小时候住的那种土木结构的瓦房,如果一年不捡漏,下雨天多是屋外大下,屋里小下,地面水唧唧,人心悲戚戚。

    《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圣人一辈子都在不断地检视、反省自己的缺点,加以改进,何况我们凡夫俗子。

    学习、工作、生活,莫不如是。只有及时地在阳光下捡漏,方能在风雨中闲庭信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捡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gz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