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心理想法
李克富 || 七夕节不能结婚吗?

李克富 || 七夕节不能结婚吗?

作者: 李克富 | 来源:发表于2018-08-18 07:13 被阅读5296次

    能够从别人的角度看待自己和别人,可以叫共情、换位思考、自我分裂的成熟度或文化敏感。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具备这种“从以自我中心跳出来看问题”的能力。

    七夕不结婚?

    看了我昨天的涂鸦,有学员跟我说“七夕节是不能结婚的”。我没问为啥,因为我知道她想说啥。跟她说:“您还没有认定那位农民工兄弟的性功能问题都是因为结婚选错了日子造成的,就已经万幸了!”

    她回我:“老师,我是不是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我调侃道:“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好了!如果我只能看到您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说明我看问题的深度和您一样肤浅,也就不能做您的老师了!”

    就在她沉默的时候,我说:“您对‘七夕节不能结婚’的认知,表面看是以偏概全,但骨子里却是那种高度的‘以自我为中心’作祟!”

    关于这点,记得在问及“合理情绪疗法”(RET)时我单独讲过的。教科书上说,作为非理性信念三个主要特征之一的“过分概括化”就是以偏概全。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个咨询师就会立马发现,让求助者认识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他们依然不能将咨询室内的“知道”变成日常生活中的“做到”。这个时候,就需要对求助者进行更为深入的挑战,比如从个体层面而针对其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卑,或者从关系层面让其深刻认识到并尝试着去实践由“将他人当成自己”到“将自己当成他人”的转变。

    “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内涵,远非“以偏概全”那么简单!

    我问她:“能举例说明您说的‘七夕节是不能结婚的’这一认知都在哪些方面体现着以自我为中心吗?”

    在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时,如果不能举出鲜活、生动、接地气的例子,都会被我认为是瞎扯或空谈。

    她嗫嚅着说出的第一个例子是:“我不是在七夕结婚的,就认为七夕结婚不好。”

    这个例子不能说不对,但我觉得并不十分恰当;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例子,我看到了她认识的严重局限——依然在“自我中心”中不能自拔!

    由于我正在新疆,就想引导她,问:“听说过新疆的手抓饭吗?”

    她说“当然”。

    我问:“我可不可在新疆说‘饭是不能用手抓着吃的’?”

    这次她明白了,说:“‘七夕节不能结婚’是我们汉族人的老黄历,不一定适合其他民族。”想了想又补充道:“我们汉族人居住的地域极其广阔,各地的风俗也并不相同,汉族人的老黄历也是不一样的。”

    七夕结婚啦!

    能够跳出个体和习俗的苑囿,开始从族群或国家的角度看问题,就是一次飞跃!遗憾的是,能够完成这种飞跃的人并不多——不信,您可以拿一张“世界地图”作比,会有很多人从来没有想过“澳大利亚的世界地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世界地图”差不多正好是相反的,更不会想到不只是中国,其实每一个国家的世界地图都是以自己的国家的为中心印制的!

    即使各个国家认为有同一个世界,也不会印制同样的世界地图。

    能够从别人、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角度看待自己和别人,可以叫“共情”,可以叫“换位思考”,可以叫“自我分裂的成熟度”,也可以叫“文化敏感”。叫什么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具备这种“从以自我中心跳出来看问题”的能力。

    自我中心是我们的陷阱,是空间对我们的限制。

    时间又是如何限制我们的呢?

    问:“新疆的手抓饭果真是用手抓着吃的吗?”

    这次她的回答天衣无缝:“各种吃法都有!”

    其实,我期待的答案是:“最初是因用手抓而得名的,现在改用筷子或勺子啦。”

    这就是手抓饭,昨天是用勺子吃的。

    时过境迁。一切都在变动过程中。记得在我老家,婚礼都是深夜和凌晨举办的,而现在多数新人会选择中午。

    又有谁敢保证,再过几年七夕节会出现结婚的高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七月的简书:连国家都是这样,何况是人呢,出于自我安全的保护吧,选择让自己最舒适的位置。
      • 酷儿贾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内涵,远非“以偏概全”那么简单!心理咨询师证书取消之后还有那么多人死拉硬拽也阻挡不住ta去考那个美国心理咨询师证书,考完了还晒一下证书(我仔细看了那个印章可谓驴头不对马嘴),更有甚者有些人以为凭那证书就可以接咨询了,心理咨询师不是谁都可以做的,阅历不够,积累不足千万别乱来。有那个闲工夫不如多读几篇李老师的文章学的实在[愉快][偷笑]
      • 漠上苍穹:不被以自我为中心裹挟而行,尊重每种习俗。
      • 刘丽囡:可以坐进井也可以准备随时并确保有能力跳出井,向这样一只蛤蟆,进军
      • 陈加茂:为什么以偏概全,因为以自我为中心;为什么以自我为中心,是因为没把别人和自己看的一样重要吗?还是不知敬畏,不尊重天地万物?又或是生活圈子太小,见识较少?
      • d5c390caf068:见识广泛、开阔眼界可以打破头脑中的固有思维。老师引导我们,读完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 a61eba0975f6:七夕节好多结婚的
      • 窦泽燕:时间和空间都可以给我们很好的解释
      • 怒放的叶子:刚从东北旅行回来,深刻感受到东北人的热情。我9岁时,从东北搬家到山东,时隔30年,第一次故地重游,蒙受东北亲戚的一路关照。跟同行的朋友聊起,感慨他们陪客人时真的是尽心尽力,扔掉工作,全程陪伴不说,还把压箱底的宝贝拿出来赠与。而在大城市,人和人之间讲究界限,很少有人会停下工作,全心全意地陪客人。

        生活在大城市里,看起来熙熙攘攘,其实每个人都犹如一座孤岛,被训练得高度“自我中心”,常常以自己的利益为标杆,衡量事情,判断利弊。而那些山里的人,他们更淳朴,更少自我中心,更多考虑对方的感受。

        要跳脱自我中心并不容易,我们受限于自己的视野却不自知。有时是遇到事,才会反思,有时是某些人,让我们看到不同。

        “你说,是不是吃面生男孩,吃米生女孩?”做产科医生的朋友常常遇到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开始时她觉得很可笑,慢慢地问的人多了,她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太过狭隘,而没有真正理解问问题的人,这个问题背后,她到底关心什么,想知道什么?不断跳出自己的框架,试着思考“为了什么”之后,她发现原来每个人的想法都那么不同,而背后都有一套支持系统。这对她更好地做一名能够“看到”病人的医生帮助很大。

        对“自我中心”保持一份觉知是必要的,它会大大拓展我们的见识。
      • 飞_b86f:努力学习从别人的角度看待自己和别人,不过确实很难
      • 33053de55913:能够从别人的角度看待自己和别人,可以叫共情、换位思考、自我分裂的成熟度或文化敏感。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具备这种“从以自我中心跳出来看问题”的能力。
      • 梳雨_8fee:能够从别人的角度看待自己和别人,可以叫共情、换位思考、自我分裂的成熟度或文化敏感。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具备这种“从以自我中心跳出来看问题”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除了天赋,就是时间和坚持了~
      • 英子zhufu:明象的理解有点烧脑:scream:,察言观色会意知道意思,做到了却是能力!
      • 辛迪Cindy:越学越觉自己的无知,越学越了解外界的辽阔。想知道世界到底多大,先爬出自己的井。别给自己设限、刨坑,少想应该怎样,多想可以怎样。
      • 猫猫在路上:生活中经常看到以自我为中心的妈妈,把自己的好恶、感觉强加于孩子,例如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冷。
      • 唐山赵建慧:憋了一天,不知道从何说起🙇🙇😥😥是想说的太多呢?还是不知道说些什么呢?我接着捋捋吧!
      • 晋春77:共情是最难的,把别人当自已,把自已当别人对侍,都不易啊!
      • 上X青:自我中心是我们的陷阱,是空间对我们的限制。
      • 王明鹏:理解一个人好难,来自理解且接受自己好难
      • 当下宁静:“个体层面针对其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卑,或者从关系层面让其深刻认识到并尝试着去实践由“将他人当成自己”到“将自己当成他人”的转变。”
        以上是自我中心的内涵和外延
      • L一钧:一个人过于自我,从人格分析是否源于自恋?
      • 方圆fg:唯一不变的是变,变是永恒的主题。
        而我们的心理却常常固着在某个时空,如同刻舟求剑,总是从那个时空中看周围的一切,也就形成了自己的自我中心。
        至此,我明白了为什么我对孩子有过多的担心?为什么我对他人有很多评判?那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产生出来的。如何跳出自我中心看待他人、世界?那就是允许、接纳、尊重,一切的发生都是最好的安排,允许如是发生,改变就有了可能。
      • 唐铭含:儿童的去自我中心是学会区分主体与客体,意识到自我,并找到自我在世界中的地位,成人的亦然,替人做主,以偏概全,很多父母都是自我中心的,核心句式就是:我是为你好。
      • 爱变心理战志清:“以自我为中心”是个怪圈,以为跳出这个圈圈的又是以什么标准判断自己跳出来了呢?不过只是更高视野下的“自己”以为而已。
      • Z沙漠胡杨:若意识不到正陷在自我中心,就更谈不上跳出自我中心了。
      • 清晓视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有一个特点,关注的是人类,而不是某一族群。
      • 兔莴苣:老师这是七夕去新疆吃着让我们馋的流口水的美食过个浪漫的结婚纪念日吗?
      • 曲晓岩:我们觉得孩子太自我,觉得老人太没有自我,觉得自己的自我最合适!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谁能告诉我?
      • 大力133338:摆脱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能录,俺有。😇😇😇
      • 青玫_2989:自我中心是我们的陷阱,是空间对我们的限制。对"自我中心"时刻保持觉察,也就有了自知之明。
      • 丁金波波种快乐:时刻觉察,适当抽离。
      • 王冬青_a475: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的中心。
      • 娟娟新月:支持佳作!!💪💪💪
      • 丹睿丹睿:看到澳大利亚的世界地图,确实有点被震住。总是把我认为,我以为放在前面,真的不仅仅是狭隘,井底之蛙,欠缺高度和广度啊
      • 衡润心怡: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挺让人羡慕的。随时随地可以随时进入任何境地。:blush::blush:
      • 清净_6584:如果我不以自我为中心,我一定会少了不少烦恼!
      • 陶然_0e27:难!!想的容易,让自己做到,何其困难!修炼吧!
      • 暖心木子:把别人当自己,把自己当别人,啥时变成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就OK了。
      • 苗尔平:自我为中心,是皮亚杰社会认知发展理论的一个概念。是指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只能从自己角度看问题,不能意识到他人的观点。已被著名的“三座山”实验证实。
        “自我为中心可不是以偏概全那么简单!”低头仔细想,有种“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尴尬和难为情。发现它无处不在。个人误会、民族仇恨、国家战争,包括爱恨情仇,都是因它而起。不是么?如果都能够做到共情、换位思考、成熟度好、文化敏感度高,这一切就都能理解,在咨询师的角度也都能接纳。当然,理解接纳不代表同意。这是社会文化层面分析。个人人格层面呢?是自卑、人格整合不好不统一的表现。能想到的就这些了。
        苗尔平:‘’皮亚杰认为,儿童不会停留在自我中心状态。在动作协调的基础上,儿童逐渐学会区分主体与客体,逐渐意识到自我,并尽可能找到自我在世界中的地位,因而能够在自我与世界、自我与他人之间建立相互联系。这就是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实际上这也是意识客观化的过程。皮亚杰把这个过程叫作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转自我们群的 般若莲花处处开
      • 王振法:能够从别人、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角度看待自己和别人,可以叫“共情”,可以叫“换位思考”,可以叫“自我分裂的成熟度”,也可以叫“文化敏感”。
        自我中心是我们的陷阱,是空间对我们的限制。
      • 萍水相逢萍:我眼中看到了诱人的手抓饭,在别人眼中是否一样诱人😍😍😍
      • 觉悟_b2f4:在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时,如果不能举出鲜活、生动、接地气的例子,都会被我认为是瞎扯或空谈。

        可我到现在还也不能举出一个鲜活的例子來。😂
      • 在温暖的阳光下:只有变才是最大的不变!
      • 怡然思语:想到以自我为中心是不是自己局限在一个时间和空间内看问题,用自己的经验去看周围的事物,而正确的方式是与外界保持一个开放接纳的态度,与外界如此一致,与自我亦如此。
      • 在温暖的阳光下:时过境迁。一切都在变动过程中。
      • 王秀美心理咨询师:看题目吓我一大跳,七夕节不能结婚?谁说的?啥时候说的?原来如此……?
        比如说,我老家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这三个节出嫁的闺女是必定要带着老公孩子回娘家的,而且有日子,初二到初五,尤其是新婚的,限定在初二初三。
        但是相隔不过百公里,大临淄居然就没这风俗。我也不知道真没有还是假没有,反正是…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世上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所以要把自己当自己,也要把别人当别人。
      • 崔跃:自我为中心,是个隐性的陷阱,有时候一边喊着共情,一边拿着自我为中心的主意。很多时候的咨询,我们总认为我们自己才是对的,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装进来访者的脑子里,这何尝就不是自我为中心!
      • yy点点:能够从别人的角度看待自己和别人,可以叫共情、换位思考、自我分裂的成熟度或文化敏感。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具备这种“从以自我中心跳出来看问题”的能力。
      • 闻岱:跳出来,不再是这里风景独好,而是到处都是风景。
      • 魔法药水:之所以用勺子吃,那是因为人太少吧,要是咱们这些学员一起吃,那才能进入“手抓饭”境界。
      • 李宜秦:“无我”是一种至高的境界。要先“有我”,才能“无我”
      • yayama2001:老师,老师,您写了这么多文字,为啥我只记住那张手抓饭的图片了呢?
        文字虽精彩,可是放图更需谨慎啊🐼
        辛迪Cindy:@yayama2001 同感😜
      • 林意_3a87:一人闻某岛居民全都长一只眼,计上心来:我若去捉一个回来售门票,必发财!
        然后去了,然后没回来。。。岛上人第一次看到俩眼的玩意儿,他被售门票了!
        王秀美心理咨询师:@林意_3a87 哈哈😄
      • 欢喜张:用勺子筷子吃饭几十年,终于可以重回用手吃饭的时光,居然被剥夺了,太遗憾了!
      • 孙丽芹_520:能不能自己说了算
      • 孙丽芹_520:手抓饭😍
      • 老连Alian:不能也是自己植入的结果,把婚姻幸福与否与结婚日期联系起来,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桎梏,属于思维和认知的自虐或者说自杀。
      • 528d3a56da7f:切!辣么好吃的饭,小心长肉肉😂
      • 528d3a56da7f:不需要换位,又怎么能换位?时刻不忘记提醒自己“我很无知”💪💪💪
      • 808e1ccc5854:李老师,您能不能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为了说明手抓饭可以用勺子吃,忘了我们这些想用手抓饭吃的吃货的感受?
      • 徐滨清:晒那么多大桌子饭太馋人了
        王秀美心理咨询师:@徐滨清 原谅我,以为盘子超大,我又回去看了一遍图
      • 般若莲花处处开:好大一盘,颠覆了我对盘的自我为中心
      • 漂亮的花:据统计,临淄区婚姻登记处七夕当天共办理结婚登记126对,圆满完成“七夕”登记小高峰。
      • 别样小可:老师为啥这么较真啊,管他怎么吃,先下手便为强,,,手抓饭看上去好好吃啊😄
      • 千江的月:看到新疆跟青岛的时差了,老师伴着新疆初升的朝阳发文,青岛已经旭日当空了,这算不算自我中心呢😝
      • 聆心2016:个人总结的提升自我觉察的技术:
        每当听到和自己的认知不对默的观点,训练自己养成第一反应"它和我的观点不一样",而不是条件反射式的"它不对"。
        至此,认知的世界里就有了"他"的存在,不再是唯我独尊的单一视角。
        聆心2016:又有谁能保证,若干年后清明节不能结婚?
      • 魔法药水:虽然期待的答案是:“最初是因用手抓而得名的,现在改用筷子或勺子啦。”,但当收到“各种吃法都有!”的回应时,还是能以“天衣无缝”来认可,这是用实例演示具备这种“从以自我中心跳出来看问题”的能力。
      • 穆占叶1:凡事考虑别人,把自己总忽略的人,是不是走向了反向形成?把自我都丢了,就没有以自我为中心了😄
      • 糖葫芦_7604:愿意付出,和愿意换位思考,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对么?
      • 付海霞_3107:从自我中心跳出来看问题,跳出时间空间的限制
      • fae30bc1dc89:用看不同国家的地图,跳出空间的限制来理解共情,新视角👍
      • 叶涛晨:换位思考,说来容易,每时每刻都能做到不容易。人性的本能决定了寻求自我,自私自利。。。保持对自我的高度觉知,从承认自己不能从别人角度思考开始
      • Sabrinazou:看图看到了豪华手抓饭,去新疆那么多次,真没吃过这样式的。话说昨天还真看到有人在用手抓着吃手抓饭,但是那一刹那间,还是做不到共情。有时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
      • 怡然风轻:这项基本功跟着老师练了这么多年了,功力还差得远。以前的经验太固化,需要在意识层面不断地提示自己,才能保持一种清醒状态下的觉知。
        怡然风轻:@怡然风轻
      • 于丽萍_ylp:我们每个人都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想不以自我为中心谈何容易,我努力做一只有自知的井底之蛙!😂
      • 张凯丽1985:【能够从别人、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角度看待自己和别人,可以叫“共情”,可以叫“换位思考”,可以叫“自我分裂的成熟度”,也可以叫“文化敏感”。叫什么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具备这种“从以自我中心跳出来看问题”的能力。】
        我努力学习,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我看到的世界只是我眼中的世界而已……

      本文标题:李克富 || 七夕节不能结婚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nn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