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若熹(微信:bysshe0607-0202),这是我坚持简书写作第107篇,日更第66篇。立志通过写作输出实现成己助人!
不管教的勇气今天继续樊登读书,与大家分享《不管教的勇气》。
作 者 简 介:
[日] 岸见一郎
哲学家,1956年生于京都,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他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咨询师、顾问,著有《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心理学入门》等。
一、“不管教”:既不批评也不表扬
批评三种情况:
①受到父母关注,是孩子的重要需求。当孩子规矩做事得不到回应时,就会故意做一些被批评的事,以获得关注。
②有些孩子做错事,不是故意,而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需要改正。这时,父母要做的不是批评,而是耐心解释。
③批评在当下见效快,并非真的有效,而是因为孩子害怕父母。久而久之,这种顺从会使孩子逃避批评,做事消极,变得懦弱。
用“谢谢”代替表扬
除了批评,作者认为表扬也不是育儿的好方法。因为孩子可能会依赖表扬。一旦得不到表扬,孩子便不好好做事了。
比如,孩子在公共场所表现得很安静,这是文明人应该有的素质,而并非值得表扬的事。所以我们可以对孩子说:“谢谢你这么安静。”,这样能让孩子获得对他人的贡献感。而不是“宝贝你真棒”之类的话。
这个例子真的是刷新我的认知,我就是那个喜欢表扬的父母。所以我把它分享给老公时,他点头说:嗯,很有道理,明白了。
如果孩子能从一个行为中获得贡献感,就不会再做让家长头疼的事了。
同时,也需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会对自己好言相向。
二、如何让孩子会学习
1. 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喜悦
昨天带着娃去表姐家玩,她女儿是个五年级学生,很优秀,学业成绩班级前茅,钢琴八级,舞蹈比赛拿奖不在话下。我出自关心地问了一下她以后考初中的事情,于是就聊起来了。最后我还问她:读书累不累?她说:累。“读书快乐吗?”,然后她第一反应是摇头,接着说“有时候快乐,有时候不快乐。”
我知道表姐在教育上是很严格的,但是我不知道她是否传递给孩子“学习是孩子自己必须解决的问题,没有谁能代替。”当孩子被内化这一点时,就不会觉得读书很累。
正如樊登老师所说,学习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它促人成长,不仅为自己,还能为社会作贡献。
现在已经不是成绩唯一的时代。以前我们习惯于“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就能考上好学校。考上一所好学校,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但是,人生并不会因为考上一所好学校而一帆风顺。
我们应该更看重:让孩子体会到求知的喜悦。哪怕中考高考成绩失败,也不会打败他的求知欲,他不会因此放弃,而是依旧会在兴趣和喜欢的领域继续发挥自己的潜能。
2. 父母不要开口只谈学习
越来越追求全面发展的当今社会,只谈学习的父母真的会很烦人。
如果真的希望在学习上能帮到孩子,父母可以参考以下三点做法:
①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
②帮助孩子学会友好待人。人生不只有竞争,还有朋友。切莫让孩子成为学习很好,却只知道考虑自己的人。
③让孩子体会到贡献的价值感。引导孩子乐于助人。具体地对孩子说“谢谢”“你帮了大忙”之类的话。贡献感能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有了价值感能让孩子具备自控力,进而就会自主地好好学习。
3. 不要因为是考生而在家中享受特殊待遇
正确的做法是,学习的每一天都应该“一视同仁”。
说实话,我就是享受过特殊待遇的考生。或许我比较自觉好学吧,幸好没有受其害。
4.不要俯视孩子
作者强调,没人能代替孩子学习。而学习的后果,都得由孩子自己负责。
那么父母能做些什么?
①孩子不怎么学习时,父母可以认真地问自己有没有能做的事。
②不对孩子的学习横加干涉。父母可以在征得孩子的同意时,和他们谈谈学习的事。如果孩子不愿意,那就暂时不谈。同时,告知孩子可以随时找自己商量。
③平等地对待孩子。孩子和父母在知识和经验上存在差异,但作为人,两者是平等的。
这三点真是智慧之举!在我所了解的身边的父母,能做到其中一点的,可谓凤麟毛角。
大家缺乏改变的“勇气”,都觉得以前哪有什么讲究,不都是一样长大成才。因为放不下家长的身段,觉得孩子懂个什么,就应该“被教育”。
在《心智力》中提到,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都会和自己的父母会有一场战争,如果孩子赢了,就是喜剧,如果父母赢了,就是悲剧。
因此,父母愿意“认输”,是一种难得的勇气。
学会“不管教”,是为了更好地“管教”!一切管教中出现的问题,根源都在于父母的“无知”。让我们一起鼓起勇气,成为更好的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