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

《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

作者: 任米荣 | 来源:发表于2024-01-31 23:18 被阅读0次

今天开始读孙绍振老师的《如是解读作品》,再一次感受到了很多解读的方法。

他说我的方法,具体说来好像挺不少,例如还原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在还原方法中又分为艺术感觉的还原,情感逻辑的还原,审美价值的还原等等,而在比较的方法中,又有同类比较异,类比较横向,比较艺术形式比较历史,比比较流派,比较风格比较等等。但是所有这些方法都是低层次的操作方法,其最高层次从哲学上说就是分析的方法,尤其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而这一切恰恰是许多学者大师通常使用的方法,我不过是师承运用而已,如果我有什么值得称道的,那也不过是我把这种方法用的很彻底,用的很坚决,将之转化为操作性方法,使之系统化,具体分析瓦解普遍性的宏大概念带来的形而上学遮蔽,作为一种哲学方法,是得到广大认同的。

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就是因为它不是等同于生活,而是诗人的情感特征与对象的特征猝然遇合。这种遇合不是现实的,而是虚拟的、假定的、想象的。本初的感情只有通过假定的想象才能抒发。借助假定性,艺术才能创造。

还原的方法,面对形象,在想象中把那未经作家情感同化,未经假定的原生的形态想象出来,这是凭着经验就能进行的。

作家对于自己感知取向以外的世界是断然排斥的。

选择相同题材不同形式的作品加以比较,找出其间的差异,从而探求艺术的奥秘。这种方法适用性比较广泛。

艺术感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质性的歪曲,正是因为歪曲了或者用我的术语来说变异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节的可靠索引。

今天刚开始读孙老师的序,感觉没有在状态,还有点读不懂,这可能是我最近读的书太少了,但是有一点点感觉,就是还原法让我们回到事物本,真去体会作者主人公所说遇的情理。慢慢一点多静下心来,从明天开始一定坚持一个小时的阅读,同时借助这种还原法或者比较法去解读我的文本。现在想来师傅所用的方法其实都是在借助于孙老师所提的这种文本解读法。

相关文章

  • 漫读碎语||漫读摘记《背影》有关资料2“父亲买橘”解读

    文/书山花开 与《背影》有关的,可参看: 漫读碎语||漫读摘记《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2 漫读碎语||课堂实录《背影...

  • 2022.2.10

    今天收到了准时开学的消息,于是垂死病中惊坐起,跟着视频完成了15分钟的健身。我尽力了。 开始读《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

  • 5号【写】(9)顾志文:还原分析——文本解读的突破口

    ——以孙绍振《西江月·遣兴》的解读为例 近来阅读孙绍振先生《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一书,颇为费脑。孙先...

  • 【第856篇】读书||文本解读要抓住关键词语

    读书:《解读语文》 作者:钱理群 孙绍振 王富仁 孙绍振老师在书中说:阅读不光是为了文字,而是为了读懂作者和人物的...

  • 【孙绍振】

    1.缺乏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这种感受的语词。 此句式孙绍振点评滕子京的《岳阳楼诗集序》时,运用比较法,将其与范仲淹...

  • 漫读碎语||漫读摘记《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1

    文/书山花开 (10)读《与朱元思书》议论后的最后两句,有画蛇添足之感,因为感慨也有了,主题情感也表达了,还再接着...

  • 漫读碎语||漫读摘记《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2

    文/书山花开 (12)部编教材《孟子二章》“思考探究”中有一题“《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

  • 《师说》:作为文体的“说”

    孙绍振 对《师说》这篇经典文章,解读甚多,而空话连篇几成顽症。…… 一般解读文章往往满足于内容的阐释,对于文...

  • 孙绍振吹牛

    昨晚孙绍振在几十号学生面前自夸“千古第一人”‘,还自我欣赏的说自己“就是厉害啊”云云。这让我想起了他自己在评...

  • 2020-08-11

    读孙绍振《文本细读》,涉及到很多作品,有很多鲁迅的作品没有看过,就忍不住拿来,接着就把《朝花夕拾》《呐喊》《彷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va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