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日课43

作者: 琴昕 | 来源:发表于2021-02-21 08:05 被阅读0次

    《中庸》日课43

    《中庸》的入手处就是反思自己的情绪和内心,你和人交往的时候,首先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如果别人这样对我,我愿不愿意?如果别人用这个态度对我,将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或者这种言语施加到我身上,我愿不愿意?我喜不喜欢?如果你觉得愿意、喜欢,至少是自己不反感,可以接受,你才可以用这种态度、这种方式与他人交往,如果你自己都觉得不愿意难以接受,就不要用这种态度,这种方式与他人交往,这就是“恕”。

    恕道在儒家思想里是相当重要的。《论语》有一段话与此有关。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孔子对曾子说,我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一句话,曾子说:“是”。师徒俩的对话到此为止,像打哑迷一样。所以等曾子出来之后,曾子的弟子们不理解,就问曾子,刚才老师您跟师爷的对话是什么意思?曾子解释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曾子认为,孔子全部思想的核心,如果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忠恕”。

    也就是说,孔子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忠恕。孔子所有的思想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忠恕。所以《中庸》才说“忠恕违道不远,”实践了忠恕二字,你距君子终生追求的“道”也就不远了。

    什么叫忠恕?就是“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这就是《论语》上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句话实际上也是方法论。

    我反复强调《中庸》讲的是人生的方法论,这句话不能当口号,不能当教条,它是实实在在的方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儒家修行从关照自己内心情绪波动入手,你要思考你内心的情绪波动的根源是什么?比如你感觉到现在你的怒气上来了,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找到原因之后再进一步考虑,既然这种事情令你生气,那么也能令别人生气,你一定要记着,不要用这种方法去对待别人,那样会引起别人对你生气。这就是恕,这就是“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是儒家一种待人接物的方法,是实实在在的方法论。

    选自:杨军《中庸别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日课4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vf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