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0447/27aefe7cf74632c8.jpg)
论年头。
“东北大板”这种2013年才出现的伪·情怀产品在“光明”这个只比共和国小一岁的民族品牌面前只能是弟弟中的弟弟。
论血统。
1950年,益民食品一厂准备推出中国自己的民族冷饮品牌。时任益民食品一厂副厂长的江泽民提议:冷饮取名为“光明”,寓意“天亮了,解放了,光明照亮中国”。即便是在皇城根下照耀了30余年的“大红果”,在一个装着“白雪”和“三色杯”的冷柜里,也只能一边凉快去。
2010年,再次回到一厂的时候,他笑得灿烂:“我在益民食品一厂工作过,光明牌我是有感情的。”
有感情的又何止他一个。
60余年间,“光明”一直是弄堂里一代代小巴辣子们共同的记忆
“小时候,夏天最喜欢的事情就午后买一块中冰砖,分一半给弄堂里长得很像王祖贤的囡囡,她叫我“戈哥”,我自然就成了虹口张国荣。”38岁的上海市民戈叔,把因汗水而搭在一边的头发捋向头顶,遮住大片不毛之地。
“一听到叫卖‘光明牌冷饮’,我总是弄堂里跑得最快的。我以为只要跑得够快,姆妈的鸡毛掸子就追不上我。谁知道,不光是鸡毛掸子,头毛也没追上我,夏天头皮光秃秃晒得冒油,想吃光明,光明也没了。”
戈叔开着他的上汽通用五菱从江边找到老城厢,终于在街边烟杂店找了一个有卖白雪的冷柜。他掰开冰砖递给我的样子,有一种哪怕是提得过高的裤腰也难掩的海派风情,真的有点像哥哥。
去菜场买白菜都只要半颗的上海人,只有在买光明的时候才搬一箱
罗大爷今年61了,他最钟爱的“光明”旗下单品是盐水棒冰。在计划经济年代,买冷饮也是凭票的,那时候能吃到一支盐水棒冰,一点都不亚于现在的年轻人身上套了一件正品Supreme。
“那时候领了就放搪瓷缸里,等到家的时候,有时候都快化了。后来,家家都有了冰箱,我们就自己去几十支几十支批发啊,放冰箱里。现在我年纪大了,不像以前那么馋,但是有时候还是会到弄堂里,批发十来个棒冰、冰砖给孙子吃。”
罗大爷还是喜欢教育孙儿们把冰砖放到杯、碗里,用勺子挖着吃。
吃冰砖,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然就是对冰砖的不敬。会被冰砖之神处以“拆冰砖必掉地上”的惩罚。
盐水棒冰“咸咸、脆脆、纯纯”的经典味道一如既往,这么多年过去三色杯依旧3块
“这些年涨得最快的,除了房价,我看就是冰激凌了”,90后小伙小马,捧着三色杯吐槽,“高中那会儿,吃个雪糕一块五两块,三块五算是高配了。大学毕业没几年,便利店里的雪糕牌子也认不得了,梦龙、双喜……价格更看不懂,吃根雪糕要十来块?”
上海益民食品一厂至今保持制作棒冰的工艺,但是在坚守低价的路上有些挣扎。“原材料是一年年上涨,但是我们如果提价,哪怕只是涨一角两角,也同样伤害老客户们的感情。”
今年,售价维持了17年的盐水棒冰由原来的0.70元涨到了1.00元,另外赤、绿豆棒冰由原来的1.20元涨到了1.50元。其他光明系列依旧维持原价不变。
“光明厂简直良心,还是3块,就是找起来实在不方便。”小马补充。
为了适应新市场需求,光明冷饮2018年“冒险”调整部分传统品种价格,推出系列新品,但“难买到”似乎仍是其瓶颈。
但是这个问题在天猫上根本就不是事儿。7月底,天猫开启白雪冰砖“搬砖”计划。家住黄浦区的周女士,也成为第一个从天猫一小时达买到光明冰砖的上海消费者。
近一周,光明冷饮的销量达到7月平均销量的2.47倍,其中盐水棒冰和三色杯等经典款的销售增幅最高,达到6倍左右。
老字号品牌的生存总是困难重重,或许天猫真的可以为光明+1s ?
跟刺猬说说你儿时记忆中的美丽味道吧~
参考资料:
人间松弛指南《提高姿势水平:中冰砖和背后的狮子座男青年》
澎湃《消费者难买到、厂商不敢轻易涨价,上海老字号光明冷饮如何谋变?》
文章内容有演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