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上古时代,天地灵气孕育出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将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阴差阳错,本应托生在陈塘关总兵李靖儿子哪吒身上的灵珠,被掉包成了魔丸。真正的灵珠则托生到了龙族三太子敖丙身上。
电影告诉了我们一些养育真相:
真相 1
孩子不同的天性塑造着自己的经验
孩子自己的经验进一步塑造着自己
同一天出生的两个孩子天赋异禀:聪颖,学习力超强,力量巨大。然而,魔丸托生的哪吒叛逆讨人嫌,灵珠托生的敖丙顺从操心少。
他们与生俱来的、不同的天性影响着周围人对待他们的态度。
一出生,哪吒就表现出易激惹,容易冲动,破坏力强的特点。身边的人很难判断他受到了什么刺激,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与他相处,难免让人无所适从。
可是,他也是一个非常容易满足和安抚的孩子。
妈妈的拥抱、微笑足以让他平静下来;小朋友递过来的一个键子,足以让他开心起来;与朋友的一次游戏,足以让他感动落泪。只要有人愿意接纳他,他能够与世界友好相处。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8320/7cea999888d6b136.jpg)
但就是没有人愿意挪动成见相信他,看到他。
哪吒与生俱来的天性,以及由天性带来的生活经验塑造着他。
真相 2
孩子需要适宜的成长环境
所有人都是环境的缔造者
敖丙和哪吒各有不同,却同样孤单。敖丙每天向父亲和师傅报告自己的学习情况,哪吒则被结界兽看守,独自一人呆在家中。他们都没有朋友,没有玩伴。
哪吒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大型欺凌现场。陈塘关的百姓,个个都是欺凌者。
人人把他当妖怪,没有人看到他的无辜。
他做或者没做什么,都是妖怪。
没有人愿意从自己的成见中走出来,看看这个孩子善意。哪怕他救了被妖怪捉走的小女孩,也没人愿意相信他。
他只能自己恢复,自我疗伤,在孤单中失落、愤恨和难过。
人是群体生物,孩子需要在不同的关系中成长。
社会关系理论假设多元的关系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满足着不同的成长需求。父母也许为儿童提供爱、提供情感、提供安全、提供保护、提供建议以及一些安排 。亲属们也许会为儿童了解社会、解决矛盾、处理不同角色提供相应的机会。同伴间的友谊为彼此提供相互的承诺、相互的支持和信任。对年龄小的儿童来说,老师和其他关爱他们的人也经常扮演着父母的角色。
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哪吒的成长。
真相 3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突出和重要
父母也需要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李靖为了儿子的命运,去天庭寻求帮助,家中只留下殷夫人和哪吒。
和我们今天的家庭何其相像——父亲外出工作,母亲是孩子的主要看护者。
殷夫人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两头都要兼顾。工作时因为不能陪孩子而内疚,陪孩子时又不能放下职责和使命。
哪吒是孤独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8320/96f74b3cc390aaad.jpg)
他总是一个人。
所幸,他感受并相信妈妈无条件地爱着自己。妈妈懂他,妈妈知道他想得到陈塘关百姓的接纳和认可。
更为重要的是,妈妈虽知他是魔丸托生,必遭天劫,却绝不相信他会成为魔王。妈妈鼓励他学习本领,斩妖除魔,为自己想要的模样努力。
哪吒还有一个好父亲。
桐花是雌雄同体的。一棵树上有雌花也有雄花,它们在树上传花粉,开花是为了授粉。雌蕊授粉以后,会结成一个油桐果。要结成油桐果就需要很多树森木的养分,可树上的养分是不够的。所以伟大的雄花就会飘落,离开树,把所有的养分都留给雌花。
李靖为了哪吒不遭天劫,愿意用自己的命去换儿子的命。他就是那伟大的雄花,他心中有百姓,有妻儿,有公义,就是没有自己。
这是最伟大的爱。
可是,当李靖和夫人为工作、为家庭奔忙的时候,没有人伸出援手。
如果有长辈帮忙,哪吒在家里也可以多些亲人的陪伴;如果有邻居相助,殷夫人也不必那么分身乏术;如果有朋友可托,李靖也不至于要豁出面子求人参加哪吒的生日宴。
父母也需要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真相 4
没有绝对的好孩子
没有绝对的坏孩子
与之相对的,敖丙与哪吒同一天出生。父亲和老师对他期待满满,把龙族最坚硬的龙甲给他,却早已忘了他的生日,忘了他需要爱,需要朋友,需要关怀。
不能感受和相信来自父母的爱,孩子会怎样?
与魔丸托生的哪吒相对,灵珠托生的敖丙本应更具善念与灵气。可是,在最要紧的时刻,敖丙生出了最大的恶念——他想把陈塘关活埋了。
而阻止他的,是他唯一的朋友——魔丸托生的哪吒。
最终,他们合力,扛过天劫。
作为父母,我们都期待自己拥有一个优秀的好孩子。可是,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善恶同体,好坏同株,才是生活和人的真相。
了解真相,接纳真实,将协助父母及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做出最好的整合,是最有力量的养育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