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之—— 探寻金山寺

作者: 山水依情 | 来源:发表于2017-11-08 11:20 被阅读14次

扬州与镇江隔长江相望,距离也就四十来公里。美滋滋观赏了瘦西湖的景致,兴冲冲驱车过长江来到镇江。来镇江的目的就一个,参观心仪已久的佛门圣地金山寺。

天下寺庙何其多,但人们对金山寺似乎情有独钟,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世人耳熟能详的《白蛇传》中,白娘子战法海水淹金山的地方。


虽说赶上清明小长假,但我们先于众多的旅行社团队早早来到金山寺。金山寺因建在一座称金山的小山上而得名。金山不高,海拔四十多米,寺院不大,周遭一里多地,但金碧辉煌的殿宇庄严肃穆,矗立在山上的塔刹直插云天,加之碧水环绕水榭廊桥,桃红柳绿伴着佛家,江南的灵秀与佛门的清幽一览无余。

缓缓地经过山门,与别处庙宇不同的是这里的山门朝西开。




趁着时间还早人不多,我们先环绕寺院一周。经过山门向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脚踏莲花的观音菩萨雕像。菩萨法相慈祥,左手净瓶倒悬,右手拇指与中指捏连成兰花状,雕像周遭石栏护卫,一株碧绿的垂柳依偎在菩萨旁边,更加柔情衬托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亲民形象。菩萨背后的两面墙壁呈八字形外敞,上面各写着:“入般若门,生欢喜心”。

顺着水边围廊慢行,只见柳丝低垂水波粼粼,远处烟柳荡岸拱桥飞架,好一派水乡风韵。行到寺院背后,俨然一个水上花园,石栏围寺院,水面映塔刹,玲珑小桥秀,木榭水中架。明黄色的寺院外墙分外抢眼,满山郁郁葱葱,裸露的山岩昭示苍劲,金山上的塔刹孤傲蓝天。顺着寺院外墙继续前行,寺院层叠飞檐黛瓦,有空悬欲飞之感。整座金山被寺院包裹的严严实实,极少露出山石的本色。


环绕间一个侧门显现,只见上面写着:‘同登觉路’,门内的照壁上有‘念佛堂’字样,也好,索性从此门进入寺院。





曲径回幽,不时有寺内师傅的身影出现,台阶走高,身体慢悬眼界逐渐开阔。待走到一面石墙,半墙上雕有五六个龙首出水口,墙两侧是向上的台阶,走上一层旋高一层,折叠似的弹起向上,这样的规制一直到山顶。一座门楣上写着‘入深法界’,一处平台墙壁上有‘龙虎鸾凤’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抬头仰望,‘藏经楼’牌匾悬于上层的殿宇正中。回首俯视,大雄宝殿巍峨屹立金顶溢彩,一字一匾、黑底金字‘度一切苦厄’的佛门谒语,高悬于大雄宝殿背后的飞檐之下。

来此作甚?不就是寻觅法海大师的踪迹吗?怎不见大师的身影呢?


贴着山体的凹处徐阶下行,在一座房子的拱门前终于见到了‘古法海洞’四个字,不注意就会顺阶而上擦肩而过。只见阴刻字迹笔力遒劲,镶嵌在长方形的砖雕框中,旁边一玻璃木框里是英汉双语解说词。从解说词中得知:“法海洞又名裴公洞,法海,俗姓裴,唐朝丞相裴休之子。其父信佛,送子至河南何泽寺出家,取名法海,行头陀行。曾在庐山东林寺专研禅学,后朝金山,见殿宇荒废,荆棘丛生,寻得此洞,参禅打坐。并燃指一节,誓兴殿宇。忽一日在山下江际挖土,获黄金数镒,报于地方官李琦,转呈皇帝。敕将黄金送法海禅师重兴殿宇,建成,命金山寺。法海亦莫知去向,后人供奉其法像于洞中,永作纪念。”

顺着紧凑的台阶俯首进入低矮的洞窟,只见法海禅师的塑像端坐洞中,法相端庄肃穆,呈凛然大度之势。

继续攀高已到山顶,雄伟的塔刹更显庄重,七级塔刹傲立蓝天之下,底座上“天地同庚”四个蓝色大字浑厚磅礴。一介飞檐玲珑亭傍着塔刹,亭中竖立石碑一块,“江天一览”镌刻其上,环视四周,水天一色桥栏如飞,镇江秀色一览无余,金山寺院金顶黛瓦,金山秀美独立成魁。







看着满目秀色,想着金山寺的传说,能燃指化缘的法海禅师该是何等的勇气,十指连心,为佛门兴盛禅师此举该是何等的壮怀。世事难料,这么令人仰慕的法海禅师为何要搅局那个美丽的传说,为何要扮演恶人的角色。

人们对爱情是赞美的,对《白蛇传》中白娘子许仙的爱情故事更是一边倒的倾慕投赞成票;当然,起伏波折的爱情更具传奇,于是,就有了传说中法海禅师既不光彩又令人十分憎恶的形象。传说,传着传着变成了人们的固定思维,不禁想起了《西厢记》中的普救寺,大胆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寺院之内,那里的佛家弟子就装作视而不见,两者相比大相径庭,同在佛祖脚下为何结局不同。普救寺上演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传奇,金山寺却留下了难堪的质询。


来到金山寺是循着传说来的,参罢金山寺毫无传说中褒贬法海禅师之踪迹,对法海禅师的德行反倒赞许有加。历史与传说是人们向往美好的记录,但毕竟历史是事实有名有姓;传说毕竟是杜撰,虚构夸张占主导成分。

况且就这么作罢,或许法海禅师注定要扮演这么一个角色,或许法海禅师的介入成就衬托了这凄美的爱情故事,或许这就是一个传说。

侧门进正门出,亦步亦趋回首告别金山寺,仰视大雄宝殿更显神秘莫测。法海禅师建此佛家圣地可谓功德无量,孰是孰非相信佛祖自有定论。

0������

相关文章

  • 江南行之—— 探寻金山寺

    扬州与镇江隔长江相望,距离也就四十来公里。美滋滋观赏了瘦西湖的景致,兴冲冲驱车过长江来到镇江。来镇江的目的就一个,...

  •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好“禅”,时江北瓜州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其在任时经常和金山寺的住持僧“佛印和尚”参禅论道。一日,自觉修持...

  • 苏东坡与佛印

    一、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自觉修...

  • ——八风吹不动 一屁过江来——(佛学故事)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

  • 苏轼与佛印的小故事

    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自觉修持有...

  • 八分吹不动,一屁过龍城!

    宋朝苏轼在江北瓜洲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隔着一条江,他和金山寺的主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 有一天,苏轼觉得自己...

  • 小故事6:八风吹不动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时,住所与金山寺仅有一江之隔。他常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谈经论道。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

  • 放下

    苏东坡有个有趣的段子 苏东坡在瓜州任职时,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相交莫逆,他的住所和金山寺只一江之隔,经常一起参...

  • 三藏(引子)

    引子 夜晚,金山寺 又是记忆的回潮,江流儿的思绪就如同一叶小舟在潮起潮落中漂浮不定。江...

  • 记游西(03)和尚

    我是一个和尚,我叫江流儿。 江是大江的江,流是漂流的流,儿是孤儿的儿。 我长大的地方叫金山寺。 寺里很清静,来供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南行之—— 探寻金山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ye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