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一早准备启程一路向西,直奔十三朝古都西安—下边的一个小县城--韩城。韩城,是司马迁故居,是我老婆的老家,也是我家小尕(我女儿)出生的地方。自从她出生以后,我们全家人就频繁的往返于北京—西安这条路线。虽然回去的次数多,可我却只在韩城过过一次春节,就是小尕出生的那一年。对于那年的春节我记忆尤深,因为我感觉自己过了一次假的春节。大年三十那天,全家人该干嘛干嘛,晚上吃了一碗面条,连春晚都没看,这个春节就过去了。。。。。。所以说要想有年味,还得去东北过年。
我的老家在内蒙古东北部分,虽然按行政区划,我属于内蒙人,但我却向来以东北人自居。我性格大大咧咧,爱喝大酒,穿大棉袄大棉裤,吃东北大炖菜,讲东北话大实话,喜欢东北大妞。而东北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热闹不嫌事大,尤其是过年的时候。
从小就喜欢过年,因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穿新衣服,而且可以吃好吃的,放鞭炮。小的时候放鞭炮都不舍得整挂的放,都要拆开了一个一个的放。
记得最淘气的一次是用鞭炮制作“定时炸弹”。把鞭炮的引线绑在一支香上,然后插在花盆里,等香慢慢烧到引线的时候,鞭炮就自动炸了。后来被老爸一顿臭揍,打那以后再也不敢这么玩了。
过年的时候除了穿新衣服,放鞭炮,拿压岁钱之外,我更喜欢那个热闹的气氛。过年那天七大姑八大姨各种亲戚都会聚在一起。大人们从早上就开始忙活着做一大桌子丰盛的饭菜。丰盛到一顿根本吃不完的程度,所以往后的半个月,全家人就都吃这顿剩菜。中午的时候全家人就开始聚餐,这个餐几乎可以一直聚到春节晚会开始。席间高兴之时,更是有唱有跳,划拳拼酒,不亦乐乎。到最后男人们几乎都会醉醺醺的,而女人们就又开始准备包饺子,做年夜饭了。清醒的就支上一桌麻将,人太多的话就麻将扑克一起上。一直热闹到第二天一早。第二天一早,还在睡梦中的小孩子就会被大人叫起来,挨家挨户去拜年。
整个春节期间,到处都是一派热闹祥和的氛围,而这种氛围会一直持续到元宵节。这期间似乎每个人的脸上都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变得融洽而单纯了。甚至仇人见面都会微笑着问对方一句:过年好啊~ 连我爸打我的时候,下手都不那么狠了,挨打的屁股都不那么疼了。我那个时候就想,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就跟东北过年的时候差不多啊?!
转眼一年又快过去了,这一年庸庸碌碌,匆匆而过。眼看着没几个月,就又快过年了。虽然如今过年的时候,再没人给我发压岁钱了,可我依然盼望着春节。要是不用给小辈们发压岁钱,那就更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