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瓶颈突破
外部和内部因素 形象具体
王阳明时刻 认清楚和看明白
共计3097字
你是如何处理辞职的问题?
那是一天早上刚起床,看到手机信息他说的一大段文字,讲了很多遇到的问题和无法让别人喜欢的话,还说到让我失望和对不起的话,所以他选择了要递交辞呈。
我看到后想了很久,因为我离开的这段时间,不知道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他才会在我刚回来的时候和我讲。但是我是根本没有想到他会这样选择,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时常会迷茫和困惑,或者是很多工作做得不够满意。但是总的来说,还算的上是有积极阳光的一面。
后来,我回复了要他上班过来下,准备和他好好地聊聊。不是说句自私的话,即使他选择辞职,但是对于我来说,是不想承认自己失败。因为,对于我自己来说,任何成员的离开,而不管是主动辞职的还是被辞退的,我都会或多或少认为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所以才导致他们的离去。
之前也有过老人的离职,并且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或者是由于刚为人父母,或者是新婚燕尔的粘稠,要么就是有了其他的发展方向。虽然也有过之前的经历,但是只是会有的小失落。但是这个员工的提起,却让我感觉很诧异和不解。
他自从面试的时候我就见过,后来一段时间也一直跟在我身边,虽然说不上灵巧,但是也还算有活力。有时候毛手毛脚,我想年轻人还是需要多多锻炼。在团队中,也有资深的专业人员对其指导和教导。正常来说,这是年轻人历练的适宜的土壤,而他却要选择离开。
后来上班的时候,就单独约谈了他。
在谈话的过程中,我让他讲讲发生的事情,为何让他想到做出这个决定。归根究底,主要他说到,第一,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被骂得狗血喷头。第二,感觉最近的工作任务,没有头绪无所适从。第三,在环境中感觉压抑和没有存在感。
这时候,我想到了黄执中的《情绪沟通和改变认知》,其中他谈到了说服的认知,“没有人喜欢被说服,因为这会给人种被改变的感觉”。因此,他谈到了两个案例,其中对于劝别人不要吸烟一样,常识中通常会告诉对方不要吸烟,有害健康的话。但是,越是这样,收到的效果越不理想。
而如果反过来,问对方为什么要去抽烟,这时候他的思维模式就不同了,他会不自觉地想着为什么抽烟,比如:“是啊,抽烟有害健康”、“抽烟会给别人不好的印象”。看到没有,这时候对方会自然地联想到抽烟的弊端,从而自己说服自己不要去抽烟。
这也就像《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一样,我们要想不让别人做什么,就不要告诉他为什么不要做,因为即使他听你的,也是代表被你说服,他会有一种挫败感。而反过来,你问他如果这样做会怎么样,他的思维可能就会被你带着去想各种这样做的好处。
因此,在和员工谈的时候,我也意识到不应该问他为什么要离开,虽然这样能听到他真实的想法,但也同时会勾起他的不好的记忆。因此,我同时问他,“你认为做什么,怎样做才能够更好地留在团队中”,虽然表达同样的意思,但是表述方式不同,最后启动对方的思维模式也不同。这时候,他就会想着怎样做得更好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走出来才看明白在他说完的时候,我和他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虽然有点鸡汤,但是道理确实如此。我谈到自己的案例,而对于每个人其实都是这样,在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问题,而有的人会选择迎难而上地突破,当然也有的人会选择退缩和逃避。而我讲到他,就说“你刚才的理由,我只能认为是你的借口,你就是自己逃避而找个借口而已”。
其一,我和成员讲,遇到问题选择退缩,那么这个问题永远就会摆在你面前。
而如果你总是选择逃避,那么你的自己的边界和天花板也就在这里了。因为,每次遇到同样的事,你首先想到的不会是如何一定要解决,而是习惯性地认为做不好了可以不做或离开,那么最终也只会一事无成。
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难免会遇到生活工作中让自己崩溃和绝望的事情,要么就是没有见过,要么就是见过没见过这么大的。我一向认为,成长就是在于不断突破原有的自我,接受更多的挑战和困难,而突破了也就完成了自我的成长,那么最终你的成就大小,就取决于你突破了多少次自我。
而我也习惯性把这当做“王阳明时刻”,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此心光明”。而每个人人生中也会有很多这样的恍然大悟时刻,但是必然是在巨大的波动之中才能够改变的。那么,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去找到挑战,其实最好的锻炼就是现实中遇到的困难。这就像武林高手独步江湖一样,必然是击败无数高手和人物,才能够名震江湖。可是,很多人却选择逃避困难,这无形中是对自我成长的阉割。
其二,对待问题停留在表面,而不知道问题究竟是什么。
我就告诉他,“不管怎样,最起码要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如果搞到最后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那么就真的是悲剧了”。我说这话的意思,也进一步和他说了,“做事情要具体、实在”。这个标准也是我自身目前一直在克服和改进的地方,所以对其有很深的认识。
就像我让他描述究竟是什么让自己感觉无奈和压力,支支吾吾说了半天也说不明白,我讲“到底是事件A的××问题,还是事件B的OO问题”?最后连他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因此,我想并且也最近形成的认识,就是“知道了清楚了也就不再害怕了”。
其中,我讲到了遇鬼的例子,很多时候我们走夜路,会恍惚中看到很多鬼魅的东西吓得自己半死,结果半天走近才发现是平时常见的物件,只是在黑暗中的映衬下显得恐怖而已。其实,放到我们现实中的问题也是如此,我们总是被不清不楚的外形所吓倒,而没有勇气去走近点了解和看清楚。
因此,我讲了,什么问题一旦写出来说出来,也就变得不再想象中那么困难。这也是人脑的认知陷阱,可以想象自己的焦虑和迷茫无措,很多时候就是自己的不好的想法,在脑海中转来转去,最后让自己无所适从。而想法只是想法,只有让他变成现实中具体、明确、可操作的事情,这样才会让我们更加确信、有把握和踏实。
因为吓倒我们的永远是想法,而成就我们的才是行动,让自己动起来,永远比一味地空想和空说更有意义。所以,我建议,不要过多地去担忧和烦躁,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身边每件事,自己就会自然而然获得踏实和充实、认可和自信。
成败只在眨眼间其三,克服自己的不懂也不问,什么事情都三心二意和半途而废。
在和他的接触中,多次发现很多问题,即使不会他也不会主动地去问,而只有当你逼到一定程度了,才会拿出差强人意的结果,最后一方面被批的一无是处,另一方面自己的信心只会不断被打击。
我一直认为,好的行为是会滋养再次好的行为惯性的,所以我很反感通过对抗的行为方式去强制对方。但是,这需要建立在对方是一个正面、积极、主动的前提下,不然越是如此,只会让对方偏离的越远。所以,在工作中说到底是以工作成果为导向的,任何成员都需要担负起应该肩负的责任,而不是认为是为了领导或者别人去做什么事情,不然永远是被最先淘汰的。
而我认为,好的行为培养,是建立在一次次的肯定性和获得感的完成基础上,如果你一次次都无法获得满足感,那么最终自我会失去认同感。所以,我有段时间希望通过每天完成一件事的小目标,让成员能够切实感觉到目标的重要性和看不到的益处。因为,就像前面所说的,只有确定性知道困难,这样才能够有迹可循地去突破。
而对于每天的工作来说也是如此,你只有清楚地知道每天要做什么事,并且知道如何可以做的更好,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成长,而不是让想法和目标永远停留在念头的层面,最后永远想到却从来没有真正地做到。
我不反对任何的离开,而每次离开对于我自己来说,我认为也是对我自己的一次反思和提升,因为可以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改进和提升空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而对于每个离开者来说,如果无法在这件事情中认识清楚自己,无法知道什么样客观的原因和自身问题,没有确实可行地去实践和反思的行动,那么我想对于离开者来说也是最大的失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