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游戏力》这本书,作者的核心理念的一部分是,孩子的力量比较弱小,他们常常会有恐惧感,或者会觉得自己做不好、不如大人做得那么好,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释放掉恐惧感和负面情绪,如果他们发笑了,就会有效果。比如扮演怪兽,怪兽一定要被孩子打败,比如孩子不敢玩秋千,就扮演笨拙的大人,从秋千上掉下来。有时我会试一试书里的小方法。
前天有位老师给大家玩手影,关上窗帘教室里黑洞洞的,最后老师用手做出一条粗粗的大蛇去"咬"小朋友,LL吓哭了,他平时也比较容易害怕(其实我常常很纠结,为什么大人们那么喜欢用吓唬小朋友的方式跟他们游戏、建立连接呢!!!)。我把他抱到一边,让他坐在我的腿上,轻轻问,你害怕大蛇对吗?他点点头。我说,"那不是真的,只是一个影子。"然后马上想到,也许只是这么说一说,孩子是很难理解的。"不害怕哈,老师抱着你。" 然后又一下想到刚在《游戏力》里看过的方法。"LL,看我的手也是一条蛇,哎呀,它咬到我的耳朵了,哎呦呦,我的鼻子/胳膊......" LL笑了,我又用"蛇"咬了咬他的鼻子、耳朵。然后LL把他的小手变成蛇,来咬我的耳朵、鼻子、眼睛,我作出很害怕的样子。教室里依然黑洞洞的,孩子们还在和老师玩影子。LL笑得特别开心,然后跳下我的腿加入大家去玩影子了。我想也许他刚才对黑暗中粗粗的大蛇影子的恐惧已经消失了吧。
午睡时,孩子们大都已经躺到了被窝里,窗帘早就关好,灯也已经关了,教室里黑乎乎,我在协助一个还没脱完衣服的小朋友。YY站在HH的床边(他们都不到4岁),带着哭腔说"我每天都拿这个小兔子......" HH说,"可是今天是我先拿到的!"另一位老师也劝说YY换一只,但YY一直坚持要那只小兔子,而HH也因为受到了老师的支持提高了嗓门。后来老师走开了让他们两人自己bargen解决。HH的拒绝越来越大声,YY抽泣起来,充满了委屈。他平时最喜欢扮演的小动物是兔子,每天午睡时都选择这只红色的小兔子玩偶,而今天只剩下一只露着牙齿的老虎了。
我忍不住走过去蹲下搂住YY轻轻地小声说,"YY,你特别想要这只小兔子对吗?"
他点点头,继续抽噎着,"我每天都拿这只小兔子的..."
"我也特别希望你能拿到自己喜欢的小兔子,可是今天是HH先拿到的。"要开始讲午睡前故事的老师抗议我们不应该在教室解决问题,我把抽泣的YY和那只仅剩的老虎玩偶抱到隔壁的图书馆,给YY穿上一件外套,让他坐在我的腿上。
我先请YY讲了一会儿,他当然还是坚持想要那只红色的小兔子,理由还是每天都拿那只。我说,"你特别喜欢小兔子,并且每天中午都抱着那一只,对吗?"
“嗯”
“我也希望你能拿到自己想要的。可是,这些玩偶是教室里大家都可以拿的,今天HH先拿到了小兔子,我如果给他要过来,你觉得公平吗?”
“可是我就是很想要那一只……”
“如果YY每天都只抱这只小兔子,那其他小朋友是不是就没有机会抱它了?并且架子上其他的小玩偶可能会很伤心,它们觉得'YY从来都不抱我,也不知道我长什么样子,我好伤心'(To be honest, 实际说的时候没有这么精炼哈️)”
“可是这只老虎太害怕了。”
我循着YY的眼神看向放在桌上的老虎玩偶,真是惟妙惟肖呀,龇着两颗尖利的牙齿,表情有点发怒。很可以理解YY会害怕它。
我又一次想起了《游戏力》里的方法,便假装很害怕,“是哦,它好吓人,我觉得它会咬到我的手”,把手放在它的嘴边,又赶紧收回来,假装很疼很害怕。“它还会咬到我的耳朵,我的眼睛”,我拿着老虎来“咬”我的耳朵、眼睛,继续假装很害怕的样子。
YY一下从阴云密布转到笑嘻嘻(˙︶˙),我把老虎拿给他,说“你试试”,他拿着老虎,“咬你的耳朵”,“咬你的鼻子”,“咬你的眼镜”……
哈哈,YY通过我的假装游戏明白了这只老虎不会真的咬人,还拿着它玩了起来,我想它对老虎玩偶的恐惧应该消除了很多吧。
后:
然后我们情绪平和地回到教室,我低声说“如果你不想抱着它睡觉,咱们再从架子上选一个吧。”可是发现架子上没有别的玩偶了。(反思:此处最好先等YY回答是否需要再换一个。)我问旁边的GG,“你愿意跟YY交换一下,拿这个老虎吗?”GG用惯常甜美的笑容和声音回“可以”,然后YY拿到了一只小猴子,开心地爬到床上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