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大出版社《大崛起》书评稿件集锦
《大崛起—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转型》——土地财政的利与弊

《大崛起—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转型》——土地财政的利与弊

作者: 梦萦绕之 | 来源:发表于2023-01-24 11:44 被阅读0次

    以前一直以为经济学与我没有关系,当我看完《大崛起》这本书时,我对经济学有了初步的认识。经济学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面临人生重大决策的时候,我们如果研究一下国家的政策方针走向,就能规避一些问题。

    一、作者介绍

    《大崛起》的作者赵燕菁,是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双聘教授。

    现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城市规划》杂志编委、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雄安新区规划专家评议组成员。英国卡迪夫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博士。曾任厦门市规划局局长、厦门市规划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赵燕菁不仅研究城市空间的发展规律,对我国城市空间战略与政策曾产生显著影响,而且长期关注和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本书即为其在该领域研究成果的集中呈现。

    二、本书内容梗概

    这本书从城市和与城市最密切相关的“土地财政”入手,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分析了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中国经济面临的关键转型,并把转型问题拓展到全球视野中。本书还探讨了中国在增长过程中的财富分配问题,最后提出了增长理论上的创见。

    作者分为五篇,探讨了土地财政、城市化转型、大国博弈、乡村振兴、房地产税等多个重要问题。读了这些文章,会有不少启发。我在这里说一下土地财政的问题,当然这只是本书讨论的一个章节问题,全书包括的内容太广泛,在这里就不一一讨论了。

    三、土地财政

    土地财政是什么?就是居民收入要成为税收,要进入到政府的财政收入里。未来我们要把前一个阶段过去40年修的这些路、桥、学校、医院等,通通都要转变成为城市的现金流收入。

    01土地财政之功

    信用是城市的催化剂。城市的特征就是能提供农村所没有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城市土地价值的来源。

    城市化模式的选择说到底就是资本积累模式的选择。不同的原始资本积累模式,决定了不同的城市化模式。历史表明,完全靠内部积累很难跨越最低的原始资本门槛。强行积累,则可能引发大规模社会动乱。例如,秦朝投资长城、驰道、阿房宫,隋朝投资大运河、东都(洛阳),都触发了全国性的动荡。

    因此,早期资本主义的原始资本积累,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外部掠夺完成的。

    近代我国的大门被打开后,我们不仅没有完成自身的原始资本积累,反而成为列强积累原始资本的来源地。1949年后,重获完整的税收主权,但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依靠掠夺实现原始资本积累的外部环境已不复存在。中国选择计划经济模式,原因之一是改革开放前货币不足,二是它所建立的城市土地国有化和农村土地集体化为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创造了条件。1956年,三大改造运动开始,政府通过赎买收购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拥有的土地所有权,并通过人民公社化运动将农民个人土地转变为集体土地。这形成了国有为主、集体与私有土地并存的格局,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土地财政”的作用,就是利用市场机制,将这笔财富转化为启动中国城市化的巨大资本。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被分为农业和工业两大类,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不断将农业部门的积累转移到工业部门。依靠这种办法,中国建立起初步的工业基础,却再也没有力量完成城市化的积累。超强的积累窒息了中国经济,使生产和消费无法实现有效的循环。

    土地财政的本质是一种融资模式,它极大地扩张了地方政府的信用,盘活了“未来”的资产,提高了政府的负债能力。

    02“土地财政”的问题与风险

    “土地财政”的问题同任何发展模式一样,没有一种模式是适合所有发展阶段的,“土地财政”给中国经济带来诸多好处,也引发了不少问题。

    首先“土地财政”使得不动产变为投资品。“土地财政”的本质是融资,这就决定了土地乃至为土地定价的住宅必定是投资品。

    房地产是属于不动产,如果我们刚开始就在城市买一套商品房,随着房价的上涨,不动产的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只要存在“土地财政”,不动产就不可避免地会是一种投资品。无论怎样打压住房市场,只要不动产的收益和流动性高于股票、黄金、储蓄、外汇等常规的资本贮存形态,资金就会持续流入住房市场。

    二是拉大贫富差距。土地财政”不仅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财富,同时也给企业和个人快速积累财富提供了通道。靠投资不动产在一代人之内完成数代人都不敢想的巨额财富积累。但没有机会投资城市不动产的居民与早期投资城市不动产的居民的贫富差距迅速拉开。房价上涨越快,贫富差距越大。

    我朋友2000年时在咸阳买了一套房,当时房价还很便宜,我们都还没有买房的意识,她回家跟父母商量,她父母果断支持买房,并拿出自己的积蓄,又问亲戚朋友借钱付清了房钱,她用了十年还清借款。等后来手头有钱了又买了一套面积更大的房子,现在人家坐拥两套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出租,她就一个女儿,生活过得很滋润。我前几年带孩子去咸阳时,朋友热情地招待了我,有时候不是我们过不好这一生,而是当机会来临时能不能把握,如果早点儿看清中国的经济,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有人买房时说没钱,等自己有钱了再买,殊不知你挣的钱没有房价涨得快。跟有房人一笔,人家是包租婆,你是租房客,这贫富差距不可谓不大。

    第三,占用大量资源。中国经济“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房地产市场首当其冲。

    第四带来金融风险。土地财政的本质是融资,就存在金融风险。股票市场上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也都会在房地产市场上出现。一旦房价暴跌,如此规模的抵押资产贬值将导致难以想象的金融海啸。广泛的破产不仅会摧毁地方政府的信用,而且会席卷每一个经济角落,规模之大会使中央财政无力拯救。

    03“土地财政”的升级与退出

    没有一成不变的城市化模式。“土地财政”也是如此,不论它以前多成功,都不能保证其适用于所有发展阶段。我们学习历史时,经常提到社会为什么会发生变革,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土地财政”也一样,它是专门用来解决城市化启动阶段原始信用不足问题的一种特殊制度。随着原始资本积累的完成,“土地财政”也必然会逐渐退出,并转变为更可持续的增长模式。

    正确的改革策略应当是:积小改为大改。把巨大的利益调整,分解到数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中。要使每一次改革的对象只占整个社会成员的很小部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逐渐演变为直接税与间接税并重,乃至以直接税为主的模式。成功的转换,是“无痛”的转换。时间越长,对象越分散,社会承受力就越强,改革也就越容易成功。

    真正用来满足需求并成为经济稳定之锚的,是保障房供给。在现实中,导致贫富差距的深层次原因是有没有不动产。不动产成为划分“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主要分水岭:先买房的,资产随价格上升,自动分享社会财富;没在城市购房的,货币积累因房价上升而缩水。房价上升越快,两者的财富差距就越大。

    赵燕菁认为“先租后售”模式它可以解决诸多问题。目前大量工厂出现了用工荒,即许多企业招不到工人,而大量闲散人员没有工作,如果在城市提供“先租后售”模式,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以往“土地财政”是通过补贴地价来直接补贴企业,而“先租后售”保障房制度,则是通过补贴劳动力来间接补贴企业。

    2008年以后,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已经不是土地,而是劳动力沿海城市由于居住成本高昂,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缺工现象大面积蔓延。采用“先租后售”的保障房制度,可以大幅降低劳动力的生活成本,从而抑制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令企业头疼的员工流动性过大问题也可以得到缓解。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入2.0阶段,中国应当从资本型增长转向运营型增长。新的增长模式一定要嫁接在现有的模式上才能成功,这就意味着“土地财政”依然存在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成功超出很多人的预期。但也正是高速度增长阶段特别成功,才使得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变得特别困难。在经济的激流险滩中,需要更加伟大的洞察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崛起—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转型》——土地财政的利与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ir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