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用真情为家乡写书立传

我用真情为家乡写书立传

作者: 余光_27f8 | 来源:发表于2021-09-10 08:01 被阅读0次


    文/徐耀良

        我的家乡在沙家浜镇的横泾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是我最熟悉的地方。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为家乡写书立传。

      风会偷走岁月,云会偷走青春,天是烟云人会走,可是我的家乡不会老,她永远是春天。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在我的记忆中。尽管从童年到青年,至今已步入老年;家中的房子已翻建了好多次;居住地从原来的双浜村到横泾村,现在又搬进了阳澄新村,但万变不离其宗,始终没有离开过沙家浜镇。我一直认为,有家乡就会有乡愁,乡愁是一首诗,让你在普通的日子里读出韵律来;记忆是一阵雨,让你在枯燥的日子里滋润起来;思念是一片阳光,让你阴郁的日子里明朗。都说时间需要沉静,生活需要沉淀,人生需要沉思。只有沉静,才能聆听心灵的声音;只有沉淀,才可让智慧得以升华;只有沉思,才会领悟出深邃的真理。同时,也只有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才会有报效家乡的养育之恩,人生才有价值,岁月才有温暖。让人生之光,多一份宽容之心,多一份岁月之好,多一份随缘之爱。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说:如果没有人去叙事,就没有历史。历史的叙述是对历史的记录和描述,它的重要功能在于“传递”历史。为家乡立传,就是叙述家乡的历史,叙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说,用铿锵的声音,坚定的意志,去经受时间考验。疾风知劲草,只有在猛烈的大风中,才可以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我虽然干不了别的,但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用手中的笔,书写家乡的巨变。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早在宋代,诗人陆游曾指出,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深刻和完善,要想将事物认知透彻,还必须亲自实践,洞察现实生活,这也是有志之士的共同认知。1986年10月,我受命开始编写《沙家浜镇志》,先与张培根老师起步,后又与张学鹏老师收尾,召开了34次座谈会,走访了150位知情人,查阅了1000多卷市、镇档案,制作了6000多份资料卡片,花了8年时间,终于将75万文字的镇志完成,于1994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并获得江苏省志书评选二等奖。这是我有生以来出版的第一部记载家乡前世今生的志书,从中也使我获益匪浅,积累了许多宝贵资料,为后来接二连三出版志书奠定了基础。在2005年退休以后的16年时间中,我先后出版了16部个人作品集,加上以前的6部志书和参与编辑的10部其他著作,一共著书32部,做到每年有一本新书出版。所有这些作品,记述的都是家乡的人和事。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长篇革命斗争小说《沙家浜演义》,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写作是艰苦的劳动,古人有诗云:钻研至午夜,写作如耕土,谁知纸上文,字字皆辛苦。

        几十年来的默默耕耘,都是在为家乡鼓与呼;几十年来的笔耕不辍,都是在为家乡立传。媒体人说我是沙家浜的活字典,学生们说我是革命先烈的代言人,同行人说我是芦苇荡的牧笛,但我不满足这一切。如今,我虽然已退休多年了,还总是想要做点事,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常熟市作家协会推出了我的创作谈。作协主席王哓明在导语中写道:“作为生活在沙家浜地区土生土长的作家,徐耀良敬仰革命先辈,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红色题材的搜集整理、挖掘创作,成绩喜人。读他这类作品,让我们感受到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事业流血牺牲的奋斗精神。新四军的抗日身影、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常熟人民支持抗战的许多故事等,无不给读者带来崇高的精神食粮。”所有这一切,也许正是我用毕生精力为家乡写书立传的初衷,或者是全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用真情为家乡写书立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jg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