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年轻人要多丧有多丧,我在知乎上总是会收到“怎么才能快乐?怎么才能让我从抑郁的心情中走出?”等等的问题。我本来还是个开心快乐的答主,结果在这些带有消极情绪的问题中一点一点被拉下水……
还好我最近又被一本书解救了出来,它就是《这辈子:1920-2020外婆回忆录》。本书由外婆高彩云口述,母亲赵丽君记录,外孙女杨扬编辑出版的,可以说是祖孙三代倾情打造的一本回忆录。


接着来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正能量。
在这本书的封面中写到:外婆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淮北平原的老人。而我阅读完本书之后,发现外婆又是一位不太普通的老人。

一, 她虽生在富贵家庭,却在慈母手中成为一位贤良淑德、有文化且独立自主的女性。
1920年外婆出生在一个工商业兼地主家庭里,由于父母亲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所以作为他们的长女受到了加倍的疼爱。七岁时父母送她去接受私塾教育,十岁时被父亲送去了当地美国人创办的圣德小学,12岁时转去幼成小学,14岁进入徐州私立利达女子中学,17岁顺利毕业。
她的贤良淑德着重表现在婚后对于夫家人的尊敬,生育子女后对儿女们付出的伟大母爱,成为教育工作者后对于后代无私的培养,还有她从不挑肥拣瘦自觉接受组织的安排。
她的独立自主表现在:当生活所迫时,她不得不冒着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偏执,走上教育工作者的岗位;当丈夫远走他乡十几年杳无音信,却又突然带三个低能儿回家时,她毅然决定与丈夫离婚。
二,婚后经历的屡次挫伤造就她坚韧不拔的个性。
如果说外婆婚前是温室里的花朵,那么婚后就蜕变成了沙漠中的仙人掌。她婚后经历了在帝国列强入侵家乡时怀孕逃难的艰辛;经历了头一次生娃却不得不采用穷苦人家的“土裤子”;经历了因为一碗不干净的水而要了二儿子的性命的痛苦;经历了丈夫逃难十几年独自一人拉扯四个孩子的不易。
三,用跨越一个世纪的生命参与了历史的沧桑巨变。
2020年外婆已经百岁,跨越一个世纪的生命本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况且,在这不短暂的生命史中,又有幸见证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以及改革开放这些重要的历史时期,外婆就是一本行走的历史教科书。
社会习俗的变化:从外婆口中我们得知当时女孩结婚的年龄、父母包办媒妁之言的婚姻形式、女方嫁妆中的学问、“伴童”、“影壁”、“饿嫁”、“抱轿”、“领亲人”、“撒账人”、“扯脸”、“满族饭”等习俗。




外婆种种经历的组合仿佛一部历史纪录片一样,一帧一帧从我们脑海中闪过,她的经历非同一般,更具历史价值。
从本书中我看到的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位既平凡又无私的教育工作者,一位用生命记录历史的百岁老人,一位历尽沧桑而拥有顽强品质的女性。

这本书既让外婆再次沉浸在儿时的快乐中,又一遍遍揭开早已愈合的伤疤。不过,当伤疤再次被揭开时,没有了当时撕心裂肺的痛苦,有的是眼前电影一样的人生,有的是岁月沉淀的释然,更有的是自己依然健在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有时候艰难困苦不是打倒一个人的利器,挫折不一定压垮人的意志,只要你有乐观的心态和求生的欲望,这些终将成为你大步前进的垫脚石。
再来反观当下的部分年轻人,因为爱情中、工作中、生活中的一点小小挫折,便让他们颓废几天、几月,甚至几年。我想说:你应该读一读《这辈子:1920-2020外婆回忆录》。
每个人都有记忆,相比于外婆的记忆,我们的记忆中点滴的快乐与不幸都又算的了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