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情绪平和的孩子,他的父母基本不暴烈、不纠结、不反复。因为,在普通父母看来让人失控的问题,在他的父母看来,根本只是常态。”
看到这句话,我突然发现,我妈就是一个纠结、反复的典型,简直就是情绪化的化身。难怪自己受影响这么深。
还单身的时候,她作为老妈,很着急,介绍这个介绍那个的,我自己对她介绍的,都没感觉,她就急切切的说,这个错过了那个错过了,几年前的事情都念叨好几百遍。
后来,我换了工作,新工作难念有不顺手的时候,她就又后悔,还不如不换,怎么样怎么样的。
后来,我弟弟换了工作,新工作辛苦单能学东西,但是她不提学东西的事情,就只说新工作辛苦又不稳定,还不如不从大国企跳出来。
我居然发现,只要是现在的生活稍有不如意,她就后悔,还不如之前怎么样怎么样。反复反复,纠结纠结。
我发现,自己有时候也会这样了,老公辞去工作时候,新工作找的不顺利,我就会说,还不如不辞。
天啊,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真的如同浸泡,这么深刻呢。
还有一点,我觉得也许也是受父母影响。
我妈自己工作根本不上心,但是她对我要求很严格。
但是我发现,我自己是个没什么事业心的人。
甚至有了宝宝后,就想在家里带孩子,不想上班什么的。
这也是影响啊
总之,今天想来,没有孩子时候没感觉有什么,有了孩子之后,想想自己对孩子的影响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多半就是这样的人
想想心惊
“研究人员遴选了不同家庭背景、从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的2万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各方面细节,为了搞清楚一件事: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
结论让人大吃一惊,对孩子学业影响然不大的因素如下:家庭和睦、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每天给孩子读书、母亲在孩子学前不工作……”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终身教授史蒂芬·列维特(Steven David Levitt)用一句话回答了这个实验的意义——
只有父母本身的特质,即“父母是怎样的人”,才能影响孩子的学业表现;而父母针对孩子的行为,即“父母为孩子做了什么”,并无意义。”
是啊,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每天给宝宝读绘本什么,那个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比如,纠结反复的父母,孩子也会是纠结反复。
控制欲强的父母,孩子多半也是控制欲极强。
自卑的父母,孩子也多半是总觉得别人看不起他。
虚荣的父母,孩子也多半是强撑门面。
说到底,育儿其实是育自己。
不是,要做一个身体健康、情绪平和、乐观的妈妈。
而是,要做个身体健康、情绪平和,乐观的自己。
前者,还有一种做给孩子看的意味,后者,就是真的要自己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