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佳节,还是有很多人来听陈亦柏的音乐会。今年6月他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伊丽莎白女王音乐比赛中斩获大提琴的亚军,这也是我国音乐家在此赛事中获得的最好成绩。这几年陈亦柏在许多国际重要赛事中获奖,他的音乐会也基本都会去听。还记得第一次看他登台是在上海音乐厅,星期广播音乐会的舞台上,当年他还是个小朋友,但闭着眼睛拉琴的样子全情投入。仿佛要在音乐中把自己和大提琴融在一起,这大概就是天才少年的模样。后来他进了上音附中,又出国,每次回来演出越来越成熟,只是拉起琴来闭着眼睛很投入的状态,还是会让人想起儿时的他。
今天的演出也是他这次回国巡演的最后一场,在今年特别艰难的条件下,能够完成音乐会一定克服了很多困难。好在少年身上总有满满的活力,今晚他依旧和老搭档旅德的青年钢琴家史博阳合作,为我们呈现了一组精彩曲目。音乐会开场曲目是巴赫的《G大调第一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 1007》。白衣少年翩翩上台,拉动琴弦的那一刻,熟悉的旋律绵延不绝地从他指尖流淌出不一样的韵律。相信每一位音乐家演奏时的频率是跟他们内在频率契合的,陈亦柏的演奏充满力量,也比以前多了一份沉稳,音乐线条流畅洒脱,又张弛有度。
第二首贝多芬的《F大调第一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作品5之1》,他说这是特别为音乐会准备的曲目,贝多芬的这首曲子上演的机会不是很多。作为大师早期的创作,加上当时为大提琴和钢琴创作作品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所以作曲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终于在作各种尝试后平衡了大提琴中音区浑厚且富有歌唱性,而十八世纪的维也纳钢琴音色偏弱,很难表现延迟音的棘手问题。现在我们听到的这部作品。大提琴与钢琴低音声部共同展开,要求两位演奏者配合默契。两位音乐家的演奏相互交融,体现出优雅古典之美,旋律呼应中还有柔情和浪漫。
下半场我们听到的是两位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第一首是格拉祖诺夫的《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的两首小品,作品20》。作为以器乐作品,尤其是管弦乐,芭蕾和室内音乐闻名的作曲家,音乐中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色彩。非常喜欢大提琴悠扬的音色,两首小曲热情与浪漫的歌唱让人印象深刻。
最后一首是肖斯塔科维奇的《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作品40》。这首歌作品也有很强的故事性。宽广流畅的主题,非常俄罗斯的旋律都很好地发挥了大提琴的音色特点,加上钢琴伴奏不停出现惊喜,很能体现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的戏剧性。返场曲目也是炫技性的作品,两位青年音乐家的精彩演绎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美好的夜晚。走出音乐厅,明月当头,祈愿大家平安顺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