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在谈到哲学概念和哲学智慧时,曾经以“动物听音乐”的比喻来讥讽那些不知哲学为何物,却喜欢玩弄哲学概念夸夸其谈的假内行,说他们“像某些动物,它们听见了音乐中一切的音调,但这些音调的一致性与和谐性,却没有透进它们的头脑”。
黑格尔说:“人人承认要想制成一双鞋子,必须有鞋匠的技术,所说每人都有他自己的脚做模型,而且也都有学习制鞋的天赋能力,然而他未经学习,就不敢妄事制作。惟有对于哲学,大家都觉得似乎没有研究、学习和费力从事的必要。”
黑格尔所评论的是哲学,对教育却也适用。所以,不要轻易以为你懂教育。对于以教育为业的教师来说,更要保持谦逊,警惕自己成为黑格尔所讥讽的那头“听音乐”的“动物”!
大家知道的曾国藩绝对是一个万丈光芒的好爸爸,且不说在政治、军事、文学、理学方面的成就,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也是一代宗师,家书、家训流传至今,经久不衰。但是,他的几个女儿却在他教育下几乎没有几个婚姻幸福,甚至还有几个女儿因为曾国藩固守传统家庭教育而过早悲惨离世。所以,大家以为很懂教育的曾国藩其实后来懊恼不已,声称自己不懂教育。
“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藏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西文“教育”有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地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在西方,“教育”注重的是相对客观内容,是一种发现、挖掘、引导、固化和发展人的素质的活动。
也就是说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引导;企图“唤醒”每一个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和才能;去发现、挖掘、完善和发展这一才能,活出自我的特色与精彩,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
对观教育的本义,我们不妨问一下老师们:我们是真的在做教育吗?
我们在充满爱心的接纳每一个性情迥异的孩子吗?
我们在细心的观察和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兴趣特长吗?
我们在耐心的挖掘和引导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吗?
我们在用心的培养和指导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成长吗?
为什么很多老师总喜欢“以分取人”,为什么用一个标准来评价孩子?难道素质教育仅仅靠“纸上谈兵”的分数说话?难道科技时代的“靠数据说话”,能准确的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成长量化?
所以,有人大胆的问:老师啊,你敢说自己懂教育么?!如果问我,我不敢回答,因为我真的不太懂教育,诚如曾国藩,自以为按照“夫为妻纲”教育女儿,却南辕北辙。我却总在探索教育的核心和本质,非常赞同在知乎上有人总结关于教育的核心:
教育是学做人——修人道
教育是认识世界——修自然之道
教育的核心在于人的心灵——天地之道:万法由心
教育在于给人以无限的可能——得道者得势,得势者得天下
教育是涵养人的精神——人的最伟大的精神从道中来
教育是让人幸福的学问——违背大道者必不幸福
教育是让人有独立的思想,不随风摆动——明于道,则住于道,自然不随风摆
教育是开放的心灵——水之道:海纳百川
从教育的本质来说,受教育是人自我实现的最高手段,让自己通过受教育而摆脱动物性,上升为有思想有智慧的人。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的功能,为了人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人必须学,学校必须完成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的教育。所以教育的首要重点是价值观教育,它是判断一种教育优劣的基本标准。价值观教育是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告诉人什么是有意义的,生而为人的价值是什么。作为一个刚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他并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值得追求的。那么价值观教育就帮助了学生为自己生命设立一个一生追求的目标,让学生一辈子可以有意义有追求的活下去。缺失价值的人生注定暗淡悲惨,他要么因没有一个方向和目标而失去活下去的动力,要么因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无所顾忌到处乱撞,给自己和社会带了混乱和麻烦。
西方社会的价值观教育几乎都是在家庭和教堂里实现的,而我们的价值观教育却需要在学校完成,由于缺少教育的基础,所以教育显得先天不足,所以,出现很多“动物听音乐”的事情。
我是一名专业教师尚且不敢说自己完全懂教育,只能在实际的教育场景中有限的做教育,况且很多优秀教师也总是谦虚谨慎的从事着教书育人工作,对教育充满敬畏,唯恐“动物听音乐”的事情落在自己头上!
不要以为自己懂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