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看了一本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写的大地三部曲,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来自于旧社会的莫名的痛苦和心理压力,暗自庆幸自己生活在了盛世。
在那个时代,农民是看天吃饭的,到了灾年,卖儿卖女是很寻常的,有些时候,甚至“虎毒食子”的事情也会发生。
这个时代,生产力大幅提高,底层民众的生活品质已不可同日而语,卖儿卖女的事情几乎绝迹了。
而今,“卖儿卖女”已经演化出了现代版本。从前,卖了儿女是为了求生,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卖儿卖女都是为了子女好,是主动的迎合流行趋势。
什么叫现代版的“卖儿卖女”?强哥独家定义:家庭花尽可能多的钱,让子女接受最好、最全面的现代教育,以至于卖掉了孩子绝大部分业余的时间。
以前卖儿卖女多少还收点钱,现在“卖儿卖女”不但不收钱,还要大把的花钱。出卖孩子的时间何尝不是一种卖?没有时间自主权的孩子,跟卖掉了有多大区别呢?
2、
孩子的时间去哪了?从音乐到体育,从科学到艺术,从英语到国学……,只要家长买的起的,只要别人家的孩子经历的,自家孩子是不能落后的,恨不得让孩子“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课堂作业让孩子熬半宿,课外班则是一门起步,两门入门,三门中等水平,上过七八门课的不算稀奇。不上课外班的,家长都不好意跟人打招呼。
面对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殷切期待,孩子们被逼到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虽不用像旧社会的丫鬟那样逆来顺受,像苦力那样饱经折磨,心灵上的疲惫绝不亚于任何时代。
其实,看到孩子晚上熬夜到半夜,家长也无奈:“特么的,跟谁诉苦?!”,孩子不睡大人还要做好后勤服务。夫妻和不和谐不重要,没有时间照顾老人不重要,一切都要给孩子让路。
家长被当下的教育大环境所绑架,都想要松绑,却都松不了。只能被动地裹挟着向前进,不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是进退两难。
我见到过一个“老气横秋”的小学生,八九岁说话做事却像一个老头子,行动慢腾腾,话语低沉无自信,一点这个年龄的孩子应有的活力都没有。
他妈妈给他报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诸多课程。大抵他的活力是被排山倒海而来的课业,以及无尽的课外活动所侵蚀, 以至于小小年纪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我不禁唏嘘,这个家庭“卖儿卖女”卖出了新高度。
3、
从家长的角度看,把孩子像放风筝一样放出去,是为了让他们飞得更高。“卖掉”孩子的时间,是为了孩子涉猎更多,能力更强,所以不狠不行。
但实际上,一方面是父母没时间陪孩子,另一方面是没耐心、更没信心自己教育子女,如此一来,只能广撒网,以求高人指点迷津。但实际生活中,有真知灼见的高人有几个呢?大部分人只不过是普通人,招摇撞骗的何其之多。
为了培养一下孩子的兴趣,我也给孩子报了一门课。找学校过程中,发现很多大的教育机构,雇佣的英语、绘画等学科的老师,大都是学校刚刚毕业没两年的学生,即使英语老师的发音很不标准,绘画只够糊弄个外行,课程却动辄敢卖上万元,顾客还络绎不绝。
在这样的机构学习,只不过是学点皮毛,甚至皮毛都学不到。因为,这些机构根本的目的是挣钱,不是育人。他们是资本累加转化成利润的一种新形式罢了。
可想而知,十几年后,当零零后们成长起来,个个都会有些不是特别长的特长,个个知识渊博又不够渊博,他们学的又多又杂,但够的上专业的寥寥无几,家长大可以自我安慰:让孩子陶冶情操也是好的嘛!
在我看来,家长如果可以把孩子上补习班的时间和金钱,花到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陶冶情操上,效果会更好。这似乎要比孩子上补习班,家长等在外面刷手机更实惠。
这里的bug是:家长一是懒,二是觉得自己不专业。究其根本,还是懒。那就只有“卖”了。
4、
强哥是借助历史观谈教育的。
从大角度来看,是否需要卖掉孩子大部分宝贵的时间全面的陶冶情操?这个问题值得深入的探讨。强哥的建议是:选定一个兴趣点,坚持下去。这是最节约时间的方式。
现代社会分工愈发精细,需要的是专业人才,专业程度和成功率正相关,这也是发展的必然的结果。因为时代进步太快,单一领域的知识量已经是海量的了。
把孩子放到一个大海里,他有可能游到彼岸。要放到几个大海里,其结果往往是,地中海、波罗的海、死海……哪个都上不了岸。
在过去,一名大学毕业生,在4万条知识点,就已经很优秀了,一名专家有20万条的知识点就很厉害了,现在,知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有20万条的专业领域知识量也未必能成为专家。
从这个角度讲,孩子最需要的是把时间聚焦到一个点上,向垂直深入发展。
比如喜欢书法,那就坚持写下去,而不是半年换一门,一年换三门,最后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家长“卖”了孩子的时间,却收获不大。
5、
在教育方面,父母要习惯于上帝视角,不需要贴到孩子身上,重在点拨,次在管理。
要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想、去思考、去琢磨、去感受,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绝不要把家长的看到、听到、感到强加给孩子。
作为家长,需要足够的耐心,不要着急“卖”掉孩子的时间,不要着急放弃自己调教子女的权利,一旦开始放弃,那就会一败涂地,最终全部交出主动权。
以至于,孩子不是你教出来的,都是老师教出来的。请问,要你当父母的做什么?
拔苗助长的故事我们都清楚,大量“卖掉”孩子的时间,是一种间接的拔苗助长。试问,小时候不玩,等到什么时候玩呢?小时候多玩一点未必是坏事。
见过发豆芽的都知道,豆芽不是马上就能发出来,她需要酝酿一段时间。一旦长出芽,就会长个不停。
小时候仿佛就是豆芽酝酿的时间,憋得劲越足,将来积蓄的力量越大,翻山倒海也不是不可能的。
小时候的教育,最核心的是习惯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积累。
培养孩子做事认真,专注的好习惯,比学几门专业课强百倍。只有这样,长大之后他们才会变的“专一”,不容易浮躁,不容易随波逐流,最终一事无成。
我们从小就应该明确告诉孩子:你就是你,去做你自己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吧,坚持做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