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本文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笔下的一篇散文。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
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读着这篇文章,感觉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生字新词,厘清课文层次。第二课时,我采用抓重点词句或语段,品读体会的方法体会摇花之乐,感悟思乡之情。
第一课时我安排了听课文朗读,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说一说什么是桂花雨的课堂活动。学生很容易从课文中发现什么是桂花雨。但是课文主要内容概括相对有难度。在学生交流时,未给出准确及时的评价。这是课堂的不足。
在厘清课文层次时,我给出指导范例:爱桂花。学生能参照指导范例,梳理出“摇桂花”、“思桂花”。随即,我安排学生学习“爱桂花”部分。自读第一部分,说一说桂花的特点,以及我爱桂花的原因。紧接着,让学生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写到了桂花的香。让学生发现桂花的香贯穿了全文。
第二课时,感受童年“摇花乐”时,学生很容易抓住“我”摇花时的动作、语言,感受童年摇桂花的快乐。能从母亲的话语中,感受到母亲的思乡之情。也能从最后一自然,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比较难的一点是对“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句话的理解。
虽然课堂上重点问题都得以解决。但是课堂总显得沉闷,凌乱,回答问题的只是几个积极活跃的同学。教学问题衔接不够紧密自然。课堂上主问题不明显,碎问碎答较多。同时,落实语文要素不具体。这节课还需继续反思推敲改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