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网络
老公推荐我看《中篇小说选刊》中蒋韵的《行走的时代》,说:“很好看,很值得看。”冲着他的推荐,星期六的早上,我放弃了睡懒觉的机会,七点钟就躺在床上开始看这篇小说。整整46页,一口气读完后还不忍释手,又读了作者的创作谈,才放下书起来做早饭,此时已经十点半了。简单做了早饭,吃了饭,我们带着孩子去龙岗阁。一路上,我们又谈起了这篇小说。
老公说这篇小说是关于青春、关于诗歌、关于梦想的,是一群高尚的人的故事。不像当下的好些小说,所写的人和事都很龌龊,不是写婚外情就是商场恶战官场倾扎,看后只让人感觉绝望。这篇小说中的莽河、陈香、叶柔、老周和明翠以及洪景天都让人敬重,他们的故事让人想起那个崇拜诗歌崇拜文学充满了理想和激情的时代,他们是那个行走年代中追梦者。
我同意老公对这篇小说的解读,我也有自己对这篇小说的诠释。我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诗歌的死亡”。诗歌在过去的某个时代里曾经高踞在文学的圣坛之上,备受“圣徒”们的顶礼膜拜。那个时代诗人头顶诗歌的光环,具有很大的磁场和影响力。那个时代读诗的人也多,他们怀揣着对诗歌的爱,带着青春的激情前行。
可然而,时代变迁,诗歌在逐渐被淡出,甚至被遗忘,甚至于死亡。这篇小说中的人物都用自己的经历和选择诠释了诗歌的死亡——
中文系的学生陈香在见到诗人“莽河”后献出了自己,而后自己承受生活的尴尬和重压而无怨无悔。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莽河的诗集扉页上看到了真正的莽河,明白当初那个自称莽河和她一夜情后消失不见的所谓的诗人是冒牌的,彻底崩溃,用刀割开了自己的手腕。被救后,她选择了离开。
诗人莽河因为诗歌而行走,因为行走而结识叶柔,因为要忘记李柔进军商海,最终放弃了诗歌。诗歌对于他老说,就像他房产公司样板间里隐藏在时尚杂志和畅销读物后的薄薄的简陋的诗集一样,很难被翻出被想起。甚至他的名字也不叫莽河,而叫赵善明。
叶柔不是诗人,可她具有诗人的气质,可她的诗人气质让她 在极短的时间内爱上了诗人莽河。在和莽河穿越古西口的途中因宫外孕大出血而撒手人寰。
陈香的儿子,三岁多,很可爱,他的语言不多,却如诗歌般纯美,可煤气中毒夺走了他稚嫩的生命。
他们或离开、或放弃、或逝去,都在某种程度上暗示着诗歌的死亡。
这个社会终究是需要诗歌的,需要诗意地栖居的,因而,诗歌不能完全的死亡!不能!所以,在小说的最后,作者给我们安排了一个还算温暖的结局:莽河到他所援建的山村小学 见到了已是这里小学校长的陈香。在他离开时,陈香带着孩子们,像举行一个庄严的仪式般,朗诵起了他曾经写过的诗歌;“也许,我是天地的弃儿,也许,黄河是我的母亲,也许,我的母亲分娩时流出的血是黄的,他们流淌至今,这就是高原上所有河流的起源____”他泪流满面。而在这样的情景中,他再次与诗歌相遇。在这样的情景中,陈香也再次与诗歌相遇——诗歌并没有消亡!
小说另一个感动我的是莽河和叶柔的行走。叶柔是学社会学的,为搜集“走西口”的相关资料,穿行在那些古旧的小镇、山村、长城、荒漠中,她听那些老人们讲“走西口”的故事,为他们拍照,乐此不疲。甚至月夜下的行走、旷野的荒凉都没让她叫出一个累字。莽河陪着他,也一路穿行在古道中,穿行在一个个有关“走西口”的故事和那些走过西口历经沧桑的老人的人生中。
我曾经爱过诗歌。我曾经也幻想过行走,无边的行走,向三毛那样,向诗人莽河那样。这篇小说无疑是掀开了沉重的现实生活的一角,让我回想那曾经的有着诗歌温暖着的日子。
谢谢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