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的长文挑战
由于我带的是初中生,所以可以用图画书教学的机会几乎没有,但是我自己家里有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所以我说说和她读图画书的经历。
几乎在她刚开始对书籍感兴趣的时候,我就开始给她读绘本故事,家里的绘本涵盖了各个方面的书籍,有童话故事,有科普类的等等,小孩子天生是读图的高手,那时她虽然不识字,但是她可以读图,在我关注于故事本身的时候,她却在看图画,而且会指着图画问着问那,很多时候还会关注到细节。
幼儿园以后她可以自己拿着书读,仍然不识字,但是图画带给很多的想象力。《大脚丫跳芭蕾》系列,《我爸爸》《我妈妈》《不一样的卡梅拉》等等,成为她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图画书。而且很多故事,她会跟着图画讲下去,虽然和原文不一样,但是她讲出了她眼中的图画。
今年二年级,发现她的识字量不够,所以我报了中级课程—长文挑战,刚开始的时候,很尴尬,她读《我爸爸》《我妈妈》一百来字的文字,都磕磕绊绊,读了五六遍,才勉强可以录成音频。我没有着急,一本故事有时读一周,每晚读,直到读的可以录音成音频为止。在这期间我用了积分激励法,每晚读完一个完整的故事两积分,积满十积分 可以对一张刮刮卡,刚开始她急于得到积分,很用心,每晚都坚持读 ,一个月下来录了十本绘本,最后录的是绘本《玛德琳和图书馆里的狗》,初步突破了识字关,现在她已经开始读《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一周读了60多页,不认识的字很少。而且长文挑战也让她突破了课文阅读关,记得读《曹冲称象》这一课的时候,她很发愁,我鼓励她:你读的绘本比这长多了,不行你可以拿出来比较一下,她发现真的是这样,从这次以后,主动读课文,再也没听到她抱怨。
我要说的是图画书的阅读完全不影响孩子识字或者阅读文字书 因为在图画书的阅读中,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的了,审美能力也有一定的积淀,她会带着这些收获,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儿童诗的趣味
今天看到两首现代童诗的教学设计,我看到了儿童诗的趣味性,生活里的很多事物都成为了儿童诗的创作对象。
在儿童诗教学上,采用趣味引导的方式,让孩子发现儿童诗的好玩,儿童诗充满了孩子生活的气息。第一份设计着眼于孩子学习生活的周围物品,似乎每件物品都变成调皮的娃娃,孩子们在朗读时嘴角都是上扬的。老师带着孩子们感受体验,再实践,这样的教学充满了奇幻,美好与创新。
《小雨滴》的设计着眼于一组与雨有关的诗歌。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感知雨的形态,倾听雨的声音,用心感受诗歌所展现的诗人的心情,个性。领着孩子们感受雨,并且从自己喜欢的角度去写自己的感受,成为充满韵味的儿童诗。
从以上两个教学设计,我发现诗歌教学离不开朗读,在朗读中感知形象,体会语言。其次,朗读中要调动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想象自己身临其境,表达自己真切的感受。诗歌教学也可以用到组诗对比的方法,我在教古代诗歌时,会选择群诗教学,可以设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选材,也可以围绕一个诗人,选择不同时期的作品,从而在教学中以点带面,看到更深远的世界。
最后,我觉得诗歌教学其实是比较难的,因为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含蓄的表达情感的,很多的情况下,要知人论世,这样的才可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下雨的时候
小米
下雨的时候,老天爷在喝水
下冰雹的时候,老天爷在洗澡
下雪的时候,老天爷在吃雪糕
晴天的时候,老天爷在吃火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