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回家吃饭,老爸不在家,老妈在厨房忙着做饭。
我问老妈,老爸还没回来呢?
她说,老爸出去喝酒了。有点不开心的样子。我当时没注意。
厨房锅里煮着饺子,老妈在旁边用插菜板弄土豆丝。
我看到第一个土豆插出来的土豆丝有些透明,就问老妈,是不是水嘟土豆。
老妈当时没好气地说,回来就挑毛病!
我马上解释说,土豆好不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也不是你整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跟挑毛病有啥关系啊!
老妈没反驳我,而且叹了一声气。
我也没再说什么,而且去看锅煮饺子。
吃午饭的时候,弟弟回来了。他平时在长春照顾孩子,每周回来几天处理公事,午饭后又回长春。
老妈心疼儿子,弟弟每次回来,她都做点好吃的。
吃饭的时候聊天,老妈说跟老爸说要包饺子,老爸还外出跟他学生吃饭去。饺子都不想吃了。
说这些的时候,老妈心里还是忿忿然。
老妈是希望老爸在家里吃饺子,尤其弟弟在家的时候,可是老爸还是外出吃饭了。她心里不痛快。
回家的时候,我没照顾到她的情绪,说了一句话,让她给怼了。
老爸和老妈的主观意识都很强,都有自己的个性。
老爸和老妈都觉得够迁就对方的了,可对方还是有不满意的。
老爸喜欢被夸赞,老妈就不喜欢夸他。在我的劝导下,老妈开心的时候也会夸老爸一下,老爸就很开心。
老妈不顺心的时候,就不会夸,还会挑剔老爸。
老爸心里不痛快会说出来,或者发泄出来,而老妈有时候就不说话,你说什么她都爱搭不理的。这一点很难改了。
如果为老爸说话,老妈就觉得我们认为她做的不对做的不好。
我跟老妈说,她没有毛病,就是不要较劲儿。可倔强的老妈太难改变了。
午饭后和老妈一起出来,她去打麻将,我去办事。跟她说几句话,人家就不回答。
我了解她个性,生闷气呢,不说拉倒。(晚上给她发视频,唠唠嗑说点事,她心顺了就好了。)这就是老妈的情绪化。
年纪大了,人也变得感性和敏感。老爸老妈为我们付出太多太多,老妈七十多岁了还给我们做饭,做好吃的,我们感恩还来不及呢。
老人情绪的问题我也要更加注意,本来想让她开心,没想到还是让她心里不痛快了。
老妈心里不痛快或者挑理,就表现为不搭理你。你说话,她就爱搭不理的,不给你好脸色。
只是她这样的时候不多,越来越少,我也注意跟她说话的语气和态度。
我性格像老爸,性子急,做事雷厉风行,不拖沓,追求完美。
老妈也不是慢性子,但是她有情绪就用冷暴力处理。
老爸拿她也没办法。
我是经常陪伴在父母身边的,以后会更加关注他们的情绪,让他们顺心开心。
老人老了,很多固执的认知我们改变不了,只能适应他们。
父母爱我们,我们也爱父母。老人很难改变,所以我们就要更多关注他们的情绪,尽量照顾到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心情愉悦地安度晚年。
真正爱,就要做到时时刻刻考虑他人的感情绪和感受。做到了这一点,关系自然会更加融洽。
前提是认知到位,否则做起来,如果得不到良性的反馈或者效果,会觉得委屈了自己。
后记:今天中午回家吃饭,老爸在家,老妈情绪也好了。
我问老爸昨天中午饭局开心吗?然后告诉他,其实我妈希望他昨天中午在家吃饺子。
老爸乐了,饺子下次可以吃,经常吃饺子的。
老妈昨天不开心,是因为她希望老爸不要出去吃饭,老爸没满足她的希望。今天都在家,老爸昨天回家也早,情绪就没了。
吃饭的时候跟老爸老妈闲聊几句,这就是平常的生活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