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线无战事》有感
图文:zero007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对于战争的概念,只停留在书本里的解释和影视剧里的表演。笼统的一个概念就是:战争是可怕的,足以毁灭一切。
但具体是怎么毁灭一切的,除了影视剧里看到的,再没有太多的想象,而且总觉得这些都是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来叙述和表现战争的,不够真实。在读完德国作家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后,借助于主人公保罗的双眼,让我真正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是如何摧毁一切的。
正在上学的年仅18岁的保罗和他的同学们,在老师洗脑式的爱国教育下,怀着一腔热血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自愿报名参军,在短期训练之后开赴西线正式投入到战争当中。在踏上战场的那一刻起,青春光明的理想便被残酷的弹片和血肉横飞的现实给破灭了。
在战场上,他们的眼中只有鲜血、榴弹、毒烟和到处散落着的人的肢体;他们的耳中是连天的炮火和野蛮的厮杀声。他们每一天都在生死线之间挣扎着,他们走出校门后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人,然后看着自己的同学和战友一个个地倒在自己身边。
他们时刻都出于本能,想着要保住自己的性命。理想与文明在战场上根本没有立足之地。为了在战场上活下去,他们变得野蛮无情,但对自己的战友又情深意重,相互信任相互依赖。 他们没有完全泯灭的良知在战场上受到了煎熬,他们苦苦挣扎着,原本善良干净的心灵平最后还是被战争给毁灭了。
这是一个以最低层士兵的视角来描述的一场战争,也是一个还没有步入社会的青年的人生战场。战争不仅仅是在战场上夺去了他们年轻的生命,即便战争结束了,他们有人侥幸活了下来,但他们这一代人还是被毁了。
两年的战争留给保罗他们这一代人的只有疲惫,憔悴,精力耗尽,没有根底,没有希望。他们再也找不到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
在他们之前成长的那一代人,在上前线时早已成家,还有自己的职业,当他们回到自己先前的生活环境中去,他们很快就会把战争忘记。而在他们之后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就像是没有上战场前的保罗和同学们一样,这一代人对他们是完全陌生的,也不会去靠近他们的。
对于他们自己来说,他们觉得自己这一代人在和平年代是多余的,除了适应和顺从,更多的时候他们是束手无策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终将走向毁灭。
1918年10月,主人公保罗在战争即将结束、和平就要到来时,想到自己无法面对未来的人生道路,在孤独和看不到希望的绝望中向前面倒下去,躺在地上好像睡着了一样。他的脸上有一种沉着的表情,差不多像是满意的样子,因为事情终于这样结束了。 而这一天整个前线是如此平静和沉寂,所以军队指挥部的战报上仅仅写着这样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正如书的前言所写的那样:“这本书既不是一种谴责,也不是一份表白。它只是试图叙述那样一代人,他们尽管躲过了炮弹,但还是被战争毁掉了。”
书中描述战争场景特别真实生动,很有代入感,读着很容易让人陷入到那种紧张残酷可怕的氛围中,会带动起读者好多复杂的情绪来。
对于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这一生是多么的幸运啊,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当下的生活。
网友评论